第128章 :[第3页/共4页]
老张不抉剔,儿媳妇做甚么他就吃甚么,抱着小孙子在堂屋里乐呵呵地转悠,听站在饭桌边的二孙子挤眉弄眼不住地抱怨说没有肘子。
秀姑本来就不筹算持续熬骨头汤了,顺势罢手。
秀姑怕晒得慌,除了迟早在村里转转,平时都不肯踏出院门。
夏天买卖不好做,但是根基剩不下甚么,下水骨头架子自有书院收了,炖汤给门生喝。
平常绣匠绣出来的绣图,向来机器艳俗,不若面前这幅图,别具一格,清爽灵动非常。
张硕拉着她进家,洗了洗手进屋,才道:“还不是壮壮他姥爷,沈家的老丈人,找到私塾,张嘴就问我要川资,胶葛了好一会。”
姑奶奶既然对劲,必有重赏,哪怕秀姑送这幅绣图并不以投机为目标。
后背则是水墨荷花,清池波纹,荷叶田田,三两支菡萏含苞待放,花苞尖儿上一点微红,上有一只展翅欲飞的红蜻蜓,轻巧灵动,全无繁华,尽是清雅,空缺处绣着爱莲说。
伏天的气候太热了,县衙里的先生受不住暑气,加上马清也懒懒的,干脆停息讲课,以是开疆和江逸才放假在家。他们俩的确就像脱了缰的野马,不止在家里打打闹闹,并且每天在村里撒欢,或是跟着张硕江玉堂去私塾,或是跟着老张去大河边野钓,或是躺在家里凉榻上打滚,不管何时何地,他们俩跟前都会有一个大人看着,不准他们下水。
秀姑从中拿了一锭银元宝和两匹茧绸给银珠做谢礼,说给孩子买果子做衣裳,银珠点头不收,反而从怀里取出一个红绸子包,翻开暴露一对翡翠镯子。
银珠会心,没有一丝担搁地送到李淑人手里。
秀姑打量半日,细心查缺补漏,发明本身绣得很细心,绣图没有任何疏漏之处后,谨慎叠整齐,拿了一块红绸子面的承担皮将之包好,托银珠转交给李淑人,明白申明是贡献她的,以谢她建耿李书院之功,以及她对本身家的诸多犒赏。
话虽如此,八月初张硕驾车去书院接壮壮和满仓,意欲直接送他们去府城时,在门口久等的沈童生拦住了马车。
银珠几次相送不得,只得收回,因府里忙,中午也没留下用饭就走了。临走前,她不忘托秀姑用李淑人给的针线布料把百花齐放的帐子绣出来,那一百两银子就是订金。
这镯子属于冰种,大半圈是色彩些微不均匀的正阳绿,残剩小半圈倒是无色白冰。
李淑人脱手豪阔,乃至于秀姑赢利极多。
“过年时姑奶奶打发去西南小国的商队返来,从石头里开出来的翡翠料子,就中间出了一对玻璃种满绿的镯子和几个玉佩,剩下的出了这么几对半圈有色半圈无色的镯子,且没达到透明的玻璃种,达到玻璃种的料子则磨成戒面和珠子了,姑奶奶把这几对镯子赐给我们这些面子的管事媳妇,可惜分给我的镯子小了,我戴不得,拿来给嫂子戴。”
银珠笑道:“姑奶奶记性好,就是我家这位心灵手巧的嫂子。这幅绣图她绣了好些年了,比花鸟裙还早呢,起初绣的时候就是传闻姑奶奶爱好牡丹,说绣完了要送给姑奶奶,今儿才算完工。她家的大儿子本年通过了县试和府试,已经是端庄的童生了,内心万分感激姑奶奶制作书院的功德,以是特特托我贡献给姑奶奶,是这个嫂子的一片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