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50[第1页/共3页]
7.天长地久。六合以是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贤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忘我邪!故能成其私。
36.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荏弱胜刚烈。鱼不成脱於渊,国之利器不成以示人。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世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觉得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觉得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觉得利,无之觉得用。
26.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整天行不离轻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何如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六合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28.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朴散则为器,贤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29.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成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夫物或行或随、或或吹、或强或赢、或挫或隳。是以贤人去甚、去奢、去泰。
——————————————————————————————————————————
21.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此中有象。恍兮惚兮此中有物。窈兮冥兮此中有精。其精甚真。此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故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18.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反面有孝慈;国度昏乱有忠臣。
5.六合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贤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六合之间,其犹橐迭乎?虚而不平,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可贵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气稳定。是以贤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有为,则无不治。
30.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波折生焉。军之後必有凶年。善有果罢了,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14.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成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不成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後。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是非相形,高低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贤人处有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5.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有趣。视之不敷见。听之不敷闻。用之不敷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