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招安(四)[第3页/共6页]
赵当世又猜:“那么另一分,莫非是......西营的八大王张副将?”他用心没有说李自成,一来他知左良玉与张献忠干系较多,二来当前李自成在陕西的处境并不妙,恐怕在左良玉眼中,还不敷格。
赵营当前全军一营,总计有一万出头的人,马军将近一千五百。即使将这些人全算成是最根基的步兵,将米、豆等全都折分解钱,赵营每个月也要为这一万二千人付出将近二万两银子的开消,顺次一年下来,加上其他杂项开支,军费会在二十五万两高低浮动。
“左帅国之栋梁、深明大义,自参军至今,心中所想,无不是为百姓谋福祉、为朝廷分忧难。但是贼势披猖,其他官将暗弱,左帅要以一己之力撑起我大明的半边天又谈何轻易。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持续保我明土之承平,不成无左帅,而左帅又不成无赋税以资兵将差遣效力。是以特差小人来鹿头店,为大阜山银矿作计议。”左思礼滚滚而言,仿佛在贰心中,大明朝的天下全扛在左良玉一人肩上,他看到赵当世不住点头,心中对劲,转言道,“但是左帅急公好义、周人之急的本性世人皆知,现在贵营初来必然亟需军资,他素敬大报酬人,故而便也设身处地想到了贵营的难处。是以筹算,将这银矿之产出,与贵营相分。共得好处以资军用,联袂匡扶我大明江山。”末端,更添一句,“若换作旁人,得不到他白叟家喜爱,是毫不成能获得这份照顾的。”
赵当世与他别离坐定,笑道:“先生有难处,赵某怎会浑然不知其意。此事还得先赞先生睿智,若非多次提点,以赵某之愚鲁,恐怕当真郁垒难明。现在闲杂人等皆退散,只你我二人,恰好畅谈。”
本来这枣阳县不但是个交通要衢,天然资本也很丰富,且非论县内具有面积泛博的膏腴地盘,就县西南的青山、黄土堰二地皆产银矿,产量相称可观。
但是现在有了大阜山,需得另当别论。团体看来,明朝相沿前朝已成熟的吹灰法提银,效力并不算高,元朝有端州蒙山场,年产银三万五千两为天下之冠,而明廷不正视矿业,乃至天顺四年天下银产加起来也不过十八万两。由此可推知,不管左思礼再如何吹的天花乱坠,大阜山的银产量也不会高到足以支撑赵营随心所欲的境地。
先说“节流”,颠末营中各派狠恶的会商后,赵当世终究点头定论,一万两千人,毫不是现在赵营能支撑得起的常备军数量。就看左良玉,那般财路广进,手中捏着的也不过五千来人,一如当初四川总兵侯良柱,把控了几近统统的川陕通路,兵也多不过五千。这当然一方面是怕人数过量引发朝廷猜忌,另一方面也实在是疲于养兵的承担以及练兵的压力。
诚如媒介论及,军队一旦招安宁下来,便落空了抄掠这么一项最直接的大头经济来源。赵当世才切身感遭到,要本身平空拿出每年二十五万两的钱来,谈何轻易!
左思礼答道:“左帅本人便是当是一等一的人物。他既有此格式,见人见事自不会像那些坐井观天之辈。”说到这里,声音一振道,“以左帅高见,此三分,两分在于流寇,一分在于关外。”紧接着持续补一句,“但是现下大人已然弃暗投明,贵为我天朝重将,那么论豪杰豪杰,我大明可占八分,流寇、关外各占其一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