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钱塘(一)[第2页/共4页]
离城三十里,落脚竹筱港,稍事补给后解缆挂帆直发镇江。沿岸田亩衍沃,人稠船众,庐舍、寺庄、竹树等等极盛。半夜闻仪真有乱民暴动进犯衙署,故而未停,过夜船上。再一日,经蜿蜓蟠伏的瓜步山,逆流直抵镇江。
苏高照照顾赵当世一行人,空出一日给他们。赵当世遂携众登北固山,凭栏北固亭,斟一杯酒,临风雄浑长咏辛弃疾那首闻名的《永遇乐》道:“千古江山,豪杰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骚总被雨打风吹去。夕阳草树,平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周文赫、邓龙野、满宁均自感慨,无不击节高歌,痛饮堕泪。
苏高照将脸一板道:“藤兄不是我中国之人,自不知我国士子,名弘远于利。廪膳生的食廪天然不算甚么,然对大少主而言,这身份倒是莫大光荣。岂能简朴以银钱度之!”
苏高照点头道:“是郑爷宗子,单名一个森字,幼名福松,年十四。幼年随他母亲住在平户,颇得藩主大人宠遇。长大了些,郑爷便将他带在身边,久居在安平读书习武。传闻本年过了院试,取了生员资格,又因岁、科两试皆一等,成南安二十名廪膳生之一,很了不得。”
“咳咳,无妨事,无妨事,这些都好说,都好说......”苏高照大要上口口声声说在坐的都是一家人不见外,但神采仍然因难堪而稍有不怿。
藤信亮虽是外番人,但礼数全面,对赵当世等人抱拳道:“藤信亮与诸位见礼了。净灶膛,送灶王,灶王上天送吉利。诸位小年欢愉。”官话带些奇特的口音,但胜在流利。
赵当世举杯笑道:“这几年战事频繁,赵某营中那里还分甚么大年小年,都一股脑过了,偶然乃至连除夕也没空过得。苏兄情深意重,体贴殷勤,赵某心中感激,千言万语无头相诉,都化在酒里,先干为敬!”
藤信亮回道:“下南洋才冬发夏回,去日本,则春夏发秋冬回,等过了年,乍暖还寒的时候我再出发。”
赵当世又是连连称谢,正说间,楼梯笃笃,一个矮壮男人快步登上楼来,四周张望。赵当世一眼就看到了他,其人虽着汉装,但皮肤黢黑,头顶一块剃得精光发亮,只留前额一撇以及脑后至颈的一片头发,另还扎了个高耸的短直辫,不类汉人。这时苏高照起家,将那男人迎上桌,笑着先容道:“各位,这位也是远道而来的客人。”
苏高照补一句道:“赵大人不在海上自不清楚,由宁波解缆去日本大多顺风顺水,反之顺风一定顺水。藤兄既是归去,倒不必那么焦急。”
“老苏,来岁我藩里所需生丝、绵、硝石、硫黄的量,怕是要减个三四成。”藤信亮酒量很好,人也开朗,提及话来也没甚么避讳,郑家与平户蕃之间贸易的些许细节也在不经意间被他流暴露来,“幕府里有动静,过不久,平户红毛南蛮的买卖就做不成了。他们的买卖也许都得搬到长崎,哈哈,这一来货量可包管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