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吴家[第1页/共4页]
林老安人想倒是:“不是他们,莫非要寻庄稼汉?一朵娇花似女儿,也只要配个斯文人方好。没了吴二郎,上那里寻个斯文人肯做赘婿呢?”
既有男人休妻,就有岳家请赘婿滚蛋。奸夫淫│妇本身都认了,另有甚好说?程老太公衙门里当场翻脸,与吴家解了契,只许吴二郎穿戴随身衣裳赶了出去。这一对儿野鸳鸯还一头雾水呢,就甚么都没了。卖唱一看势头不好,孩子丢与吴二郎,自餬口路去了。她原贱籍,行院里常有这等出来赶趁,只要依时交了抽头,自内里活,赶上个冤大头,倒好替她赎身。现在内里没个好日子了,往院子里一缩,改个花名儿,还是勾搭来往孤老。
这老婆子倒是吴二郎大嫂,初嫁时也是斯斯文文,被日子一煎熬,也凶暴了起来,硬想往里挤:“不吃茶不吃茶,就是看看侄孙女儿……”
有些人穷且益坚,有些人就穷生奸计,吴家隔些光阴就想来占些便宜打些秋风。碰到年节,也拿一些老茄子、腌咸菜来作礼相送,程老太公为图清净,表情好时与他们几个钱。今后就有很多磨牙事。素姐荏弱,又只知抽泣,逼得秀英不得不早早担负起来。
――――――――――――――――――――――――――――――――
恶人胆虚,吴大娘三人挨了几下,哭也不哭了,从地上爬起来就跑。幸亏程谦还能打起精力,冲四下一拱手:“于今是寒舍好日子,各位见笑了。因弄瓦之喜,还请街坊邻居取些鸡子再走。”
吴二郎彼时袖里另有几个银角子,换了钱,抱了孩子,往依兄嫂度日。过上了苦日子,方知之前纳福,再痛哭流涕想返来,又哪有这等功德?儿子饥一顿饱一顿,活到四岁上一病死了。吴二郎还想抱着儿子往程家求“救救招弟兄弟”,被程老太公一顿乱棒打出。
小喜见此景象,一缩头,立到床边一声不敢再吭――吴家人是能使娘子生怒,此时好不要娘子面前出头。
吴二郎被卖唱女子几句:“得郎相救,奴奴感激不。”弄得飘飘然起来,稀里胡涂就收了人家绣帕。次日他又出门,卖唱女等巷口,又与他果子吃。一来二去,两人便成其功德,吴二郎手上也有几个私房了,便出钱江州城里赁了间院子与这卖唱女子住,竟然也置起外宅来了。
暗想这程家公然好说话,这是要接她出来纳福,想了很多应对话,暗想就是眼下应下了不分炊产又如何?儿子是我生,两个老东西去了,夫是我、儿是我,程家一娇弱娘子如何能与我比?只是程老太公一双利眼,她绕不畴昔,眼下须得应下了,不过是虚应一回故事,先得进了门,万事才好说。不然吴二郎并不掌家中银钱,她家外,日子是比不得程宅繁华,故而与吴二郎两个竟然应了“偷奸”以证儿子是吴二郎。
无法之下,吴大郎只好把弟弟送去做赘婿。做赘婿极其丢人,却也不失为过不下去人家一条活路,何况吴家也没钱给吴二郎娶妻了。恰赶上程老太公为女择婿,一看这吴二郎生得也是端方,也识文解字,家贫是因为父母之丧,并不是因为游手好闲。
小喜道:“我从门里看了一眼,来了三五小我,有男有女,阿谁……不内里,打头是个老妈妈。太公和老安人必是晓得了,没人往佛堂里传……”身分姐长年吃斋念佛,家下人等便称她那间供佛像屋子为佛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