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好心[第3页/共4页]
素姐道:“你便经常往我这里来,我做与你吃。”
是以程家高低主仆人等回城皆是笑容满面,背面又多跟了一辆车,带些土仪。本来耕户还要多贡献,程老太公道:“青黄不接时候,谁都不易哩,留下你们自家用,真故意,春季多与我些便是了。”方止带了一车返来。
本来纪家使女有个好听名儿,是县令所赐,就叫宛卿,到了纪家,何氏嫌拗口,与她改作青儿,倒真像个丫环名儿。又拘她家中,不令出门。偏生蒲月里纪主簿做生日,邀了街坊去吃酒,又因青儿会弹唱,前后命她弹唱几曲。街坊齐夸:“不是主簿家,没得如许好弹唱。”纪主簿未免飘飘然,又命青儿往娘子那边也弹唱。
纪主簿花诱人眼,自是说好。青儿把素姐好生一夸:“奴簪环,娘子道轻浮不准插戴,便整日头上秃秃,幸而有安人垂怜。”又说素姐和顺可亲,与她饭吃。纪主簿渐次听出味儿来,次日便寻何氏说话。
乡间走了一遭儿,程老太公策画落到了实处,玉姐又遇朵儿,算是不测之喜。秀英住不惯乡间,然一心扑家业上,反把这份不惯减了五分,竟然不觉得苦,自发下乡一回,又懂了很多,也是心对劲足。玉姐带回了朵儿,也是畅怀。至如苏先生与程谦,各细心查访耕户,亦有收成。其他人等也是开了眼界,纵使没甚显见好处,思及朝发夕至,便可回到江州城用上恭桶,也是欢乐雀跃。
程宅高低繁忙半日,方洗了澡换了衣裳,又趁太阳好,晾晒铺盖、洗衣裳。朵儿并无衣,李妈妈抓了一把钱,央家内一个跑腿小厮儿往外头裁缝铺子里胡乱买了两套先与她对于着穿了。只待回了秀英,家下寻裁缝裁衣裳时候捎带手儿与她再裁两套。
青儿非常感念:“奴有来世,衔草结环。”
因听青儿自诉:“奴也是好人家后代,因赶上天灾,不得已骨肉分离。天幸卖与李县令家,也不令动针线,也不令做粗使,只学些弹唱。奴原名宛卿,原是一丝儿念想,不枉伏侍旧仆人一场,名儿也改了。”
秀英笑道:“这有何难?娥姐出了门子,另有安郎,一个攻书哥儿,哪得听得这些个小曲儿?便是哥儿去学里读书,她要唱,你尽管听,宗子是你出哩。使女不算甚人物,别叫她生多了儿子分安郎产业就是了。”
作者有话要说:表述体例就不作大变动了,按照行文需求,上面对话会有一些微调。现还是江州,说话会带一些助词。苏先生说话就木有,玉姐跟他相处时候长了,说官话多了,会书面一点。
一语提示了何氏:“妹子说是实话。”
本来,这程宅添了个使女,纪宅也添了一个使女。程宅是玉姐带回个憨丫环,已略有些忠仆模样儿。纪宅那一个,倒是纪主簿收了份礼――县令与一个妾。因县令任满,要调走做同知,家中下人颇多,孺人要散去些儿。内里一个使女,平素有宠于县令,孺人需求卖了她去。县令不好为一使女与老婆争论,丢又舍不得,带又不值当。干脆送与纪主簿,也算露水姻缘后了份心力。
素姐道:“无妨,过几日我与你家娘子说,便说我听你弹唱得好,也要听一听,借她小我儿。”
李妈妈道:“我好娘子,我须得伏侍了姐儿,再去管她。”
不想纪宅那边却生出事来,本来纪主簿歇青儿房内时,青儿特插带了簪子,问纪主簿:“可还看得?程家安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