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救场[第3页/共4页]
陈奇大喜,道:“你这很多主张,只要今番如许痛!凡不与我靠近,都弹得他罢免,换上些可意人儿来!你怎不早说这个话来?”
渔阳侯奥秘一笑:“叫他们换人罢咧,换上你我靠近之人。”
九哥随即道:“愚者无知,鼠目寸光,妄图面前之利,心实无国度罢了。这般笨伯,想来谋国也是谋不成。宪臣不必惶恐。着大理寺重审。”
钦天监监正并不预朝会,探听得动静后,才寻陈奇去。陈奇听钦天监监正之策,暗唆令人上书,以洪谦循私,断案不公,分歧掌大理寺,请黜之以谢天下。
玉姐低头想了一阵儿,若苏先生此,必晓得她又生甚主张了,她好有个“急智”,每想出一策,便好捻一捻手指,又好牵一牵嘴角儿。昔年江州时,苏先生不晓得吃了多少暗亏。
兼并之事,历朝皆有,却难有个善终。是以不管官家还是臣下,虽口上谈说,却都是避开关键。不幸遇着鲁直这个白痴,将这窗户纸儿捅破。
那太门生嗫嚅着又朝洪谦报歉。洪谦此时如何肯计算,笑道:“你们并没有甚坏心,又是为国。我也确判得轻了,我忝做你们几年师长,莫非连这些个实话也容不得?年青人纯真敬爱,我已老,欲求纯真而不成得。诸生当勉之,好为国效力。”说得这为首太门生泪流满面。
渔阳侯并非本身闹,倒是陈奇与他通了气儿,卖个好儿与他,他自与陈奇连成一片,内里运营摸索,不能一一细数。
————————————————————————————————
二宫使寻至大理寺时候儿,大理寺外头已聚了很多人了。倒是下朝以后,动静不胫而走,太门生等听着动静,却又来援助鲁直,以其为清流魁首。是为抗议洪谦“循私”、“放纵国蠹”。有些个太门生是慷慨激昂,直言:“何如一登繁华门,便要改了色彩?”
太府寺卿道:“这却好。”却不附合,尽管躲背面看渔阳侯来闹。
渔阳侯道:“参罢咧。虽是你我小有不对,大理寺断错案老是真罢?参他,参得他削职,需求换人。换来分歧意,再参。换来换去,兼并事情也便冷了。拖上一年半载,草草结案便是。过了这个坎儿,北方消停了,谁还去理睬这个?凭那些个书白痴,能成甚事?”
第三日上,判词出来,二县令还是保持原判。二豪强以“逼勒百姓为部曲”并“隐田逃税”等罪,籍没产业,百口放逐三千里外去。渔阳侯以“遇事不明”,罚禄三年,太府寺卿贬出京做个知州。并非因太府寺卿恶,实因渔阳侯原有个实职,因总不乐应卯,叫丁玮将他黜了,想罚也不能多罚了。
钦天监监正既为陈奇谋主,闻着此事,便对阿奇道:“事已成了一半儿了,有太门生肇事,又有御史奏疏,台阶儿已铺下,只怕政事堂与官家也不敢对太门生脱手。我们这个官家,好个名声,又讲些个陈腐礼节,不会难堪读书人。便只要请他岳父回野生老啦!顶好换个咱用得上人才好。”
监正怒道:“莫非另有旁人可用?”
玉姐脸上一片严峻之色渐缓了过来,轻声道:“莫非要你当朝认了教唆我爹轻判?你真要这般做了,你两个都要叫御史骂死了哩!”九哥苦着脸儿道:“倒是让岳父背了恶名了。出了这等事,只怕清议不肯干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