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稻种[第4页/共4页]
九哥然之,道:“可与诸公商讨了。”当即便召政事堂诸人,并户、工两部尚书、太府寺卿等,公议移民屯田之事。
玉姐将这些米粮托付九哥时,九哥大为诧异:“如何这般早来?这般收买,可会误着南边百姓缴租赋?”
听得政事堂一干老臣不由莞尔。
监正将脖儿一梗,也硬气起来:“官家与政事堂诸公素喜僧道,现在天旱不雨何不请大师真人来求雨?”监正眼里,这僧道便如骗子普通。偏这骗子竟很有圣宠,本身这读书人却要叫宰相怒斥。
许是此人运气总有个起伏,坏运气过了,便有些个好运。春季欠收,北方果有些流民,因朝廷起初与了他们退路,思前想后,为着活命,也只得将承担一打,往西南而去。竟未曾生出大乱,所难堪者,不过有些小我家里,年青人肯走,白叟不欲出行,家中骚动乃至有些打斗罢了。
当下便命人再往南细勘稻种,若可,便可采买两万斛分与民人来年耕作。只可惜本年却赶不及了。九哥非常扼腕:“若春季里便知有此物,早早命他们种了,现在倒好余裕些儿。”
九哥道:“我深思,与其比及春季里颗粒无收,不若先兜揽人手,令先往居住。趁着气候并不酷寒,不须与他们发放很多御冬衣物,先往那处去造屋修路。到了春季里也是要拨与赋税赈灾,现在也是分拨赋税,晚做不如早做,免获得时候儿人多,又手忙脚乱。”
又议了很多条陈,到得七月末,自祈雨以后也止下了两三场细雨,旱相已成。条陈亦列举出,当即宣谕,使北方愿往西南屯垦者,志愿前去,朝廷与盘费、安设之费,来年种子、耕牛、耕具,又与口粮。朝廷此举,倒是较之以往“移民实边”客气很多,然民不喜迁徙,至玄月末,移至居者不过万余人。
李长泽道:“北人安土重迁,除非饿死,少有人肯如南人般往内行走。若要迁人,竟是灾后轻易些。”
监正无端叫辅弼训了一通,也是憋了一肚怨气。常日里以他一五品安逸官,得蒙辅弼相召,当喜上眉梢。本日倒是叫召来骂,倒是怒心头。想他昔日也是个进士出身,只是朝廷以其才调有限、他又没个门路、不大会仕进儿,现在五十岁了才蹉跎成个五品官儿,且非要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