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弘法[第4页/共4页]
玉姐听着于向平探听而来传闻,也是呆愣当场。小楼看她入迷儿,上来叨教:“娘娘,娘娘既有苦衷,明日不悟大师还宣他入宫不入?”
孀妇殴夫致死,原应问斩,因是赘婿,便减等,因有三子皆幼,须扶养,乃免其极刑。却命孀妇出赋税,每月粮一石、钱一陌,与死者兄弟有子之家,为扶养之资,养一子至十六成丁,出继为死者后,令不竭香火。
九哥大惭,想国度并不敷裕时,他要建庙,恐不但政事堂要拦着,御史也要劝谏,又是一桩费事事,不想肇事,顶好是内库出钱。不悟道:“积德莫问回报。”玉姐敛容道:“大师说是。”
不悟多么颖慧,一思便明,现在朝廷官员虽有清流与勋贵之分,有南北之别。天下之大,人皆安土重迁,看他乡之人便不如乡党靠近。不悟通经济学问,晓得这天下,秦汉时中原之地敷裕,视南边烟瘴之地为未野蛮。至于永嘉南渡,南边渐丰,到唐时南人虽受些轻视,却敷裕,所纳之税赋渐多。时至本日,官家又要重工商,南边比之北方税赋已大抵相称。南人读书亦是累年增加,渐有与北方比赛之势。
九哥果返来用午膳,食毕,玉姐将不悟欲辞慈渡寺之事说与九哥。不悟言道:“贫僧与苏长贞颇投缘,现在皆老迈,可贵聚会,当珍惜,还望官家成全。”九哥喜道:“大师得道高僧,又通经史,我还想常就教哩,如此,甚好甚好!只是这借居大相国寺有些不当,不如我为大师另立一庙,如何?”
现在失土之民为乱,也是应有之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