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醒之[第1页/共4页]
待人去殿空,走到殿门口的阿狸俄然转回身,毫无神采地看了一眼那闪着暗光的高椅,司马妩方才坐过的位子,应当另有温度吧。曾经的她与阿谁九五至尊的位置只要一步之遥,若不是摔断腿,若不是父君被凌迟,祖父一家满门抄斩,若不是……袖中的双手紧紧握起,又缓缓松开。
这冷冷的笑,纵使是满世的冰雪都化掉,也仍然不会熔化一样。
昙醒之过分传奇,乃至豪门后辈十有九道“读书之人,莫不欲效长春昙阿胡。”
正难堪间,高椅上的司马妩轻咳一声:“泰陵之事,不必再议。皇姐的定见,就是朕的定见。退朝。”
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知肚明。女帝说话不算数,陛下只是临朝,并没有亲政。真正做决策,还得问那位个子不高,削肩窄腰,瘦骨嶙峋,广大的袍子非常不称身的主儿――摄政王,司马呦。
昙醒之,本籍长春郡,奶名阿胡。
那年长春郡里,觉得能并肩笑看长春;那年白头山中,觉得能执手一到白头,可最后……
谁让他的宝贝女儿不高兴,楚成君就用金子砸,砸到她女儿高兴。
“不是。”
司马呦奶名阿狸,她的确是只不太和顺的山狸。
阿狸不愠不怒,只敲敲扇子,笑道:“不知谢将军,您那东府兵下的三万铁甲军练习得可还好。”
厥后,九胡乱晋,司马元带着北地豪族南下建国,仓促之间,天然不能连祖坟一同迁走。现在北地九胡各自建国,曾经的扶余则吞占了长春郡。长春郡的风水又实在好,你感觉好,我感觉好,大师都感觉好,因而便有了扶余国人迁走泰陵中的晋人先人,再埋上本身祖宗的这件事儿。
昙醒之喜好穿红色的衣服。深红浅红绛红,石榴红珊瑚红胭脂红,穿在他身上,不觉俗艳,反而有种独立乱世,翩然脱尘的风韵。
阿狸出世后,楚成君捐了新皇宫,阿狸被封为皇太女。
谢伦神采生硬,勉强嘲笑道:“琅琊王,老夫年老,尚存血性。殿下年纪悄悄,如此脆弱,令人寒心!”
也是司马妩登上帝位的第三个年初。
“殿下,扶余之地,本是青丘国,周朝以之封于箕子,汉世分为三郡,自古以来届是中华国土。臣虽大哥,却仍愿带兵北上,血洗热诚。臣若统东府之兵,借道北齐,扫定扶余,匡复北地国土,指日可待!”谢伦对阿狸一贯不太客气,现在尊称一声殿下,已是极限,也能够看出他多么热诚地想再上战马,剑指江山。
他们还是太年青了啊,一个一个满眼热诚,也不管面前这位摄政王在外是个甚么糟糕名声:“殿下本日金殿上所说,小臣,”唇红齿白的小侍郎脸红着,小声道,“小臣们都感觉非常在理……小臣还在县中时就非常敬慕殿下……殿下的文采,本日一见……”
琅琊王氏,陈郡谢氏,兰陵卫氏,不愧是百年世家,要吃瘪也得吃得云淡风轻,安闲风骚。
“陛下,扶余那些夷人挖了我们的泰陵,是可忍孰不成忍!”见司马妩不作反应,谢伦更加冲动,冲动得胡子翘三翘,摇三摇。
气质斐然,无可对比。
世人面上不敢笑,内心都在嗤嗤,你用着人家老子的东西,还说着人家老子的好话,实乃呵呵。
司马妩身着绛纱袍,皂缘中衣,乌黑稠密的长发整整齐齐地束在冠冕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