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第2页/共3页]
日头被头上的树荫遮住了些许,丝丝缕缕的风从叶子间隙钻出去,吹在身上,刹时便驱走一身暑气。
捋着影象,碧青念了一遍朝代歌,战国倒是有个大齐,却那里是这个样儿,这里的风俗庄稼,穿着打扮,倒有些像明清,却不是明清,更不是战国期间的齐国,这是汗青上没有的朝代,或许是本身孤陋寡闻,总之从没传闻过。
让二郎砍了些没用的树墩子树根搬回家来,劈开烧成炭,砸碎水洗以后包在麻布里做过滤层,过滤出来的水清澈了很多,并且,碧青非常思疑这个水坑并不像何氏说的是积的雨水,碧青细心察看过并做了暗号,按说连着数天不下雨,坑里的水位就应当有所降落,可从碧青做的暗号来看,水位涓滴没有窜改,乃至偶然还会涨一些。
碧青把背篓放下,见她额头有些汗,顺手把中间的葵扇递给她:”不晓得你们这会儿来,刚去坑边儿上摘了些菜。“
小五媳妇儿身子虽弱,模样儿却不差,细眉细眼儿的,说话的声儿也细,温温轻柔的小妇人,跟小五的八面小巧不一样,提及话来羞羞答答的,像个刚进门的新媳妇。收了麦子,得了空,小五带着她来串了几次门就熟了,跟本身倒是投缘,便常来走动说话儿。
大热的天儿吃面最好,碧青决定就做面条,面是王青山家送过来的,新麦子磨的,擀出来的面条又劲道又好吃,把面条从锅里捞出来放到凉水里过一下,装在大碗里,利落的刷了锅,打个韭菜鸡蛋卤浇在面上,番薯藤剥了外皮清炒,配在上头,青白两色,瞧着就让人流口水。
见碧青出去,站起来道:”嫂子哪儿去了,可让我好等。“
处所不大,却也够用了,分出一半来种了萝卜,茄子,韭菜,大葱,靠着篱笆种了扁豆,这会儿已经顺着篱笆伸开藤蔓,开了一架紫色的扁豆花,顶着花的扁豆都长了有半指头,瞧着煞是喜人,豆角中间是两排土垄,是碧青伶仃劈出来种红薯的。
碧青承诺一声,站起来往回走,见二郎提着桶,晓得他要去提水浇菜,忙道:”那两畦……“
碧青在草垛上侧了侧身,看了看那两垄红薯,因只得了一棵红薯,不成能生太多苗,碧青把那颗红薯切了三块,泡在水里,跟服侍祖宗似的服侍了好几天,才生出苗来,捡着长势旺的生根儿,种下,一共也才活了十颗,分红两垄一开端疏疏落落的,厥后疯长起来的红薯藤把两排土垄盖的严严实实。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麦秸秆扎成坚固的草垛,躺在上面舒畅舒畅,舒畅的令碧青不由想起这几句诗来。
小五嘿嘿一笑道:“到底是嫂子晓得兄弟的心机,嫂子的技术可比冀州府馆子里的大厨还好呢,一想嫂子做的饭,我这儿拉哈子都三尺长呢。”说着瞧了他媳妇儿一眼:“你也别竟想着吃,跟嫂子学着些,不说全学会,学了嫂子一半技术,在咱村庄的女人中间就拔尖了,年下做两个菜端到爹跟前,也省的娘每天说你的不是。”几句话说的小媳妇低下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