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过节[第2页/共2页]
在这个期间,牛肉属于非常罕见的初级食材,刘氏活了大半辈子才吃过两回,谁家如果能吃上牛肉...
“唉...这都是命。”刘氏避过身沾了沾眼角,“不说她了。枣儿我泡上了,你抽暇把皮剥了;再就是我跟卖豆腐的说好了,明早上送一板过来,咱家人多...”
当然,俗话说得好,‘秋风起,蟹脚痒’,在她看来,中秋节最首要的还是吃螃蟹!
“他又不搁家吃,这些东西不能存。”另有一句话刘氏没说,她如果把东西留下,指不定便宜了哪个。
再来就是鸭子,这里人不常吃,大部分人家都是整只丢在沙锅里煮。
可惜...
“娘你咋不给我弟留着?”赵茂每天还是要回家的。
刘氏忙摆手,“太多了,盛不下,我都没地儿坐了,还是留着给丫儿他们吃吧。”
水池的四周开了一条羊肠道,内里种了一圈向日葵,这玩意儿很吸水,种的时候恰好赶上高温雨季,现在有的已经着花了。
因着兆筱钰的原因,红枣成了家里的常备品,赵老爹还在门前栽了一排枣树。剔净的红枣是要用做月饼的枣泥馅儿,除此以外,刘氏还炒了五仁和牛肉。
二丫喜滋滋的暴露一排糯米牙,欢畅的拍了一下巴掌,“糖...粉...”
孩子们神驰的水池早就挖好了,就在溪口边上,不过种藕和荷花的欲望却迟迟没能实现——市道上底子没有卖莲藕种子。
******
刘氏身子一僵,立时红了眼眶。“你还小啊,都好几个孩子的娘了,叫人瞅见像甚么模样...”
一是月饼,常见的就是枣泥和五仁,牛肉是兆筱钰要求加上去的。她把牛肉晾成干,用野山椒炒的油爆爆的,浸在红油里,那滋味儿…真是巴适的板!
那离县衙一日游也就不远了,还附赠一次难忘的“购污”体验——挨板子。(百姓吃牛肉犯法,耕牛要在县衙报备,牛死或病牛必须由县太爷亲身盖印卡戳才气宰杀。)
青源村要办书院的事儿,刘氏早早就捎了口信给赵小曼,叫她把关祥送过来读书。“这里不收束脩,学杂费也没几个钱,孩子住他大姨家,平时有我和你爹看着,你另有啥不放心的。”
兆筱钰舔了舔嘴唇,目光不自发的移到了廊下。
兆筱钰不由笑她:“我们玥儿也晓得糍粑要洸豆面子和红糖?”
兆筱钰把泡好的红枣拾进筲箕沥干水,放在竹凳子上,大丫和二丫一人搬了一个杌子,细心的剥皮去核。
“娘,”兆筱钰俄然上前一把抱住了刘氏,“娘你可得早点返来~”
...
赵小曼非常动心,可关家老两口如何也分歧意,为此婆媳俩还闹到了(关家)族长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