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乱战[第1页/共3页]
本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索绳,马超背叛确切在邓季心中留下暗影,但是没多久以后,所打仗的河南、兖州、河浑家等,或有对邓季幸灾乐祸的,却没一个不谩骂、不鄙夷丧芥蒂狂的马孟起。
因而调魏延入虎牙军郭石校下为军侯,暗中又令郭石留意其去处。
袁绍不答,审配在旁插话:“上党凋敝。又有司州精骑在侧,故难掠之,河内、河东却充足!吾于魏郡,常闻河内之民不忧三岁之食,邓慕安兵寡,今河东、河内之军皆已抽出,并无兵卒保护,正可掠之!”
魏延之前为大族部曲,枪戟舞弄得少,挑入卒兵后亦多有习练,只是还不甚精,他不是个甘于浅显的,在武卫军中多数光阴要与锄头相伴,全无厮杀利落,闻邓季之言大喜:“某愿入虎牙军,谢主公!”
邓季宿世耐烦并不敷,影象力也不算好,读演义只是一时无聊解闷,不是一字一句研讨,曹操亡故、刘备称帝今后的章节内容又兴趣大减,草草翻过便罢,只记得演义上诸葛病故,魏延因背叛被马岱所杀,起因已不记得。
魏延也会如此丧芥蒂狂么?他的背叛是被逼还是预谋?
便如赵云弃公孙,张邈、陈宫反曹操,在公孙与曹来看,都是背叛,但别人却要赞一声节高德清!
阎柔顿时不满,轲比能、蹋顿等也不满。齐声叫道:“大战过后,上党凋敝,安有掳掠处?”
待领军入宗子,张辽、臧霸别离报上有功名单,见武卫军校尉以下,功绩第一的便是魏延,邓季吃了一惊,心机转动。
幸苦效命几十年,终究挑选背叛,诸葛孔明真能未卜先知,又或察看入微,知其必叛,安排上马岱做背工成果魏延性命,还是又为演义编造故事?
只是现在河内、河东皆再无守兵,邓季好歹是个珍惜百姓性命的,急令太史慈之虎牙军南下,亦分兵往击。
除掳掠所得外还能再得一份谢礼,河内、河东又无兵马,这般功德岂能再不该下?
鲜卑、乌桓各两部人马南下襄助袁绍,一为阎柔所劝,二为本初所允赋税人丁。只是轲比能曾杀度步根之兄,鲜卑两部有隙;蹋顿、楼班两人虽是堂兄弟,暗中亦要争权,各有防备。心本不齐,全不肯自家儿郎折损过火,前番攻宗子、遇威烈军时便都不肯下死力量。
袁绍退兵至太原,恐邓季再遣军马绕滏口陉,与盘石军共取邺城,与一干谋士商讨后,召阎柔、轲比能、蹋顿等来,说道:“得诸公不弃,南下助我。し然战事倒霉,所获甚少,尚无以酬客军!”
出兵之前,袁绍觉得上党一战可得,将为自家治下,也勒住麾下与外族马队,不准抄掠处所,轲比能、蹋顿等此时髦未得涓滴好处,每日仰仗大营供应军粮。
当初涉侯国讨糊口时,麾下卒兵人数少,每一个邓季都熟谙。待南下河南,人马几次暴涨,别说卒兵什伍,便是百人将之流,也大半不再知根底。
只是魏延为何背叛?
军中虽有吃食,然北地隆冬难过,各部皆苦,若得袁绍之前应允的赋税,能得减缓很多,以是尚都听话受命,听袁绍这么说,莫非要变卦?便都叫唤起来。
待城内整备一二,袁绍再遣鲜卑乌桓入上党,邓季亲领雄师往敌,对方却绕开去,驱骑直往南下。
宗子一战中有功人等,自少不得一一安抚,议论家常,待停下心机,问及魏延时,才知其本南阳大族部曲,邓季助刘备取宛城,收南阳民时逃离主家改投司州,卒兵遴选时,他刀盾、力两关得过勇卒,枪戟类只够辎辅兵标准,弓类则完整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