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桂低头[第1页/共5页]
“莫要如此,本督但是愧不敢当。”那嵩抬了抬手,表示谦逊,停顿了一下,又谨慎地对朱永兴说道:“殿下万金之躯,身系中外之望,这亲征当谨慎。”
“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可见农业展潜力有限。”朱永兴望着那嵩,笑道:“初期稳定倒是少不了滇省的赋税补助,那总督既身为滇黔总督,孤便不担忧会厚此薄彼,会小家子气了。”
“没错。”清军游击看了一眼被捆绑着的狼狈清官。厉声骂道:“就是这个王八蛋,甘心为鞑虏卖力。城一破便来府库放火,要让我皇明雄师一无所获,其心暴虐,其行可杀。”
“常德、长沙扼湖湘之险,当水6之冲,两城一失,全楚之势便转到我军一边。”新晋伯爵的总兵张文翠,也将是荡朔军的参谋长,在舆图前指导着先容着明军的作战打算。“征朔军于衡阳迎战南下的清军,殄朔军由桂林北上以作后盾,并相机攻取长沙;荡朔军出镇远,打击有全楚咽喉之称的辰州(现怀化),然后兵进常德,如兵力不敷,可调水西两万土兵助战,再有靖朔军跟进以作后盾……”
“如何不安宁?”李嗣兴摆了摆手,说道:“你批示你的,我上城。对了,说过多少遍了,不要叫我世子,要叫总批示。”
从1644年清军入关,夺占北京,明朝亡国,至永历十六年(1662年)明军大肆反攻,刚好十八年。明朝的遗老迈都健在,明亡时二十岁前后的人,到这时,也不过三四十岁。他们对前朝的事影象犹新,仍抱有怀恋之情,特别是那些曾同明朝共运气的人,其怀恋的豪情更深沉、更激烈。
既然归正归了然,就先别跟我讲前提,讲困难,我要的是令行制止的军队,而不是捧着、顺着。好象缺了你们就不能成事似的。
方光琛更体味贵州情势,三路明军由曲靖、桂林、衡阳呈包抄之势,更有水西在内策应,吴军战则必败。吴三桂应当很清楚,除了覆亡,便只剩下归正投诚一途。想再回到清廷,他的脑袋被驴踢了。才会有这类挑选。儿孙皆在明廷手中,满清亦早已猜忌狐疑,穷蹙来归,会有何了局,可谓是不言自明。
“殿下所言甚是。”吴三桂停顿了一下,说道:“复兴局势已成,复明反清之民气已成风潮,殿下横扫天下,已势不成挡。”
以势压人啊!那嵩和方光琛心中都是如许想。
除了简短的几句客气,朱永兴立时便把吴三桂和夏国相引入了军议。军议以后便要奉令而行,朱永兴的这类理所当然的态度,也从一个方面向吴三桂和夏国相表白了他的果断和权威。
实在,在这类环境下,逃窜是笨拙的。在城中便有聪明人,早就做好了筹算。能守住城池便守,守不住便投诚。光投诚还不敷,还要建功,风风景光地转换阵营。
“是,属放学那总督公忠体国。”方光琛向那嵩拱了拱手,态度恭敬。
“另有府库。”李嗣兴勒住了马头,大声提示道:“粮草物质,金银财宝,尽量多抢出来些。”
明军攻打衡阳并没有采纳全包抄,但也派出了伏击军队,迂回交叉,扼守了向北、向西的门路。一旦清军从这两个方向逃窜,就会象评书中所讲的那样,“一声炮响,刀枪齐举,一支兵马拦住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