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劝进风潮[第1页/共5页]
晋王李定国实在早就晓得有这一,大厦将倾时岷世子出缅入滇,清算民气,集合残军,亲临战阵,屡番血战,才挽救了危局;厥后更是纵横捭阖,伐安南,结暹罗,联英法等西夷,使大局逐步窜改;今时更是宗室亲征,慑服吴三桂,一举光复了大江以南。霸占神京,立下不世奇功。凭功劳,凭贤明神武,取永历而代之不成谓不是名誉所至、局势所趋。
只是这昭武——朱永兴记得汗青上三藩之乱时。吴三桂在衡阳称帝,便是用的昭武年号。
原定三月月朔祭拜孝陵,但朱永兴俄然身材不适,将日期推迟至三月十五。时候向后延了,但各项筹办事情却在紧锣密鼓地停止。
三月初十,朱永兴终究站出来话了。他表示本身虽薄有微功,然按嫡庶血脉,有鲁王在前,他千万不敢觊觎大位。
“大王,此种成果亦算是很好了。”高应雷苦笑了一下,道:“岷藩即位,今上于缅人便如英宗在瓦刺人手中一样,既没法奇货可居,多数会礼送返国,以免激愤岷藩。现在半壁江山已光复,我军挟大胜之势,岂是缅人可欺诈,可抵挡的?大王就算不直言劝进,亦可委宛表示附和之意。如此,岷藩便可放心即位,今上亦得安乐,大明得一复兴英主,军民百姓得一刻薄明君。为国,为民,大王一片赤忱,又何必在乎那些人言物议?”
固然朱永兴和朝廷诸官员并未作决定。光复区已是一片沸腾。军队将领纷繁上书,表达激愤之情。请命出征,讨伐贪得无厌的蛮夷;官方言论亦被掀起,老百姓也以为缅人过于贪婪,浑不把皇明放在眼里,不过是因为皇上脆弱,逃到缅甸出亡。竟会被当作人质,大肆讹诈。岷殿下与朝廷之前已经是屈己受辱,现在缅人更是贪求无度,实在可爱。
仲春二十六,邸报上俄然登载了缅甸送来的国书,以供奉永历等君臣为由,讨取巨额财帛,并对明军在边疆驻军感到不安,要明军退出三宣六慰之地。使这片地区成为非武装区,以示无倒霉缅甸之行动。
武将归心投效,文官也拥戴朱永兴。从龙之功,拥立之功。谁不等候?比及朱永兴即位,讲武堂、书院出身的武将文臣岂不都成了后辈子?
“陛下——”总理处官员潘永昌心翼翼地建议道:“微臣感觉这道要明发下的禁妇人缠足的圣旨能够缓发?即位乃大喜之事,如果是以而——”
多量官员自广州而来,一至南京,便动手清理帐目,分头接办各州县的办理。举凡库藏、各地存银、来往帐目、田土丁银收取笔据,尽数理顺分清。
对于那些贪婪的,免了漕粮还是不让利于百姓的地主、豪绅,朱永兴临时也不会公开降罪,而是令监察部记案。比及完整光复了江山,再跟他们算总账。
朱永兴再度推让,效前人禅让时三让而不受,以示谦逊。实在心中却不觉得然,假模假式的,真是没劲。
朱永兴将宗守义的上书留之不发,但新任湖广总督黎维祚又上书,与宗守义所述一样,恳请朱永兴效景帝即位,以绝蛮夷要胁之念。接着是两广总督陈洪范,滇黔总督那嵩,四川巡抚杨名知……
“洪兴?”朱永兴的脑海中呈现了西瓜刀、古惑仔,如果不是这些遐想,这个年号实在很成心义,洪字取自高天子“洪武”年号;兴呢,有复兴、答复之意,很合现在的情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