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去的一[第1页/共9页]
永徽二年,五圣教(绿教)随大食使团传入中土,公理盟得两强援有昂首之势。
次年仲春,改元宣和。大光亮教教主易位,柳琦因在深宫未能参与继位推举,以有违教规之名指新教主为背叛。大光亮教分裂,佛门趁机肃除大光亮教在北方的权势,择新族取而代之。宣和二年,大光亮教方教主法张氏三兄弟,自称圣公,于赋税重地东南水乡叛逆,聚众数十万,一时所向披靡。北方西方皆享新政之福,心向贤人,却也有失势权贵聚啸山林,为寇一方;南边东侧因以财供北方改革,积有夙愿,西侧百越骚动。宣和二年,太子尚在思过,林国师需关照太子,王佖因乏人监国而没法亲征。乃以留后张氏后辈、龙图阁直学士张叔夜为山东经略使,平宋江兵变;天波府杨怀玉出掌河北禁军,领殿前司马步军赴河北,筹军北伐,兼平田虎兵变,童贯监军;兵部尚书方琼坐镇真定府辖制河东、河北西、河北东三路,营建北伐大本营。殿前司离京,楚王庆见中心空虚,以“太子无德”为名,于淮西拥八座军州,六十四县之地自主,种师道得受西北禁军元帅,承旨分兵攻淮西王庆。
有苏鸾和柳琦襄助,哪怕贵妃道心坚毅,也不免在玄牝之门失守的贤者时候里,将太虚剑的奥妙和盘托出。固然每次所得未几,但对王佖感悟纯阳大有裨益。为融汇道家百派,从中去冗存精,王佖命令编修《万寿道藏》。
而在麒麟阁中翻看质料的,恰是刚经大光亮教圣母妙手换眼,刚复明没多久的先帝第九子、申王——佖。
证明“一页剑典”所言非虚后,申王对大宝之位的野心,又重新躁动起来。
正月十三日,向太后得尚书左丞与枢密使支撑,力压同平章事章惇,草拟令端王以诸兄弟长之由继位。懿旨未待收回,申王复苏后眼疾已去之事,经武婕妤尽力鼓吹,传遍皇宫,远至章惇耳中。章惇复进宫。向太后早在第一时候,便召申王进宫。章惇进宫,于太后及诸多重臣面前考教申王,经史文籍竟皆能朗读。端王轻浮,为能纵情书画、奇玩,自请立兄长为帝。
又二百年,佛门有尼得“一页剑典”,佛门昌隆数百年。天师张氏只得建立公理盟,与一盘散沙的教友及武林中循分守己的人士抱团取暖。
次年正月,向太后崩。同年,苏辙应召回京后,王佖以家宴请小苏学士,次日迁其为中书侍郎;章惇自请外放,王佖竟允之,设江河措置使,命章惇周巡天下,观察各地洪堤,酌情疏导河道,曾布迁门下侍郎;王佖始阅《洛阳名园记》,着工部刊印,于朝会上遍发群臣;蔡京复启知大名府;由曾布、苏辙主导,以《答手圣旨陈十事》为根本,重启变法。
宣和七年十月,金太宗应西夏之请,因得高僧告密军机,倾国之力以完颜杲为元帅坐镇中心,分兵两路南侵。西路军由副帅粘没喝带领,汇合西夏军马后,仅重马队就有近五万,兼有上清派、五圣教及西域武林人士加盟,种家军连战连败,被困于太原府,种师中死于崆峒剑神石铁铮的成名绝技上清通天剑。东路军由副帅斡鲁补统帅,再战天波府。时大光亮教明子郭药师知燕山府,为请教主位,断火线数十万雄师补给,在佛门一百零八位阿罗汉的帮忙下,举燕山府兵突袭北伐军后路,上千佛门妙手藏身金军,前后夹攻之下,禁军一触即溃,兵败如山倒。阇母为雪前耻,尽诛火线杨家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