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世事易[第1页/共3页]
守中走后第五十四日,八斤来信,道临安米价渐涨,可屯粮矣。
进之抱怨有钱不赚,容娘答:“此时年节已过,谁家要如此多的火腿何为?且世事艰巨,路见饿殍,他竟来买恁多火腿。可见是个产业多的没处花的,他要买,便多付些又如何?”
问老夫人与徐夫人安,叮嘱七郎不得轻举妄动,要报国须得待他返来。警告家人勿得张扬,慎言慎行。他统统皆好,无需顾虑。
徐府世人笑容渐敛,大家仍行大家事,仆人之间不准群情。
舒娘安抚。道大哥把稳中惦记,嘴上不说罢了。
容娘看了她一时,忽地笑道:“大哥与白甲。不是去建功,是为朝廷效力,此乃丈夫职责地点。四姐不必担忧,姐夫定然安然返来。”
春耕既始,容娘叮嘱两位庄头,断不成牟利去中冷水香,一应农田,尽种占城稻。田庄牲口亦需减少,以免耗粮甚多。
春闱打消。
徐府世人非常欢乐,七郎头一个夺了,就蜡烛上融了火漆,翻开一开,顿时朝容娘一扬眉,先把薄薄一张纸递给容娘。
金银价一日贵过一日。一时蔡家金店买卖昌隆。
老夫人叮嘱,不去吃席,免得浪费,只叫娥娘好生坐月。
舒娘对这个大哥极其猎奇,听得非常用心,不想短短几句话便已读完。她还当七郎漏了纸张,便接过七郎手中的信封抖了抖,再无。
高大郎汗颜,施礼告别。
却见容娘带了恍忽的笑,坐在灯下,眼中水波流转,捏了针线,却久坐不动。烛光亮亮,映得她脸上肌肤剔透,和顺委宛的侧面,令人见而忘俗。
四爷浅笑,举杯伸谢,喝了。
老夫人听到保举书,晓得他们叔侄早已通气,又是愁闷又是欣喜,叹来叹去,毕竟欢乐多些。大郎六郎如此无能,各个主意强,能独当一面,是徐府的福分。
容娘叫厨房里清算了几桌席面,到底热热烈闹的吃了酒,众小辈敬酒恭贺,进之亦摇摇摆晃地端了酒盅,到四爷面前贺道:“四郎,阿爹本日定然欢畅,哥也欢畅,你全了哥的想头,咱一辈人,总算有人用笔杆子得了功名了。来,跟哥哥喝一盅!”
容娘晓得她猎奇的心性,也由着她跟来。
有人偷偷在家中挖地窖,先藏金银,后藏米粮。
徐府领头捐粮十石,钱五百贯。
守中走后第七十八日,朝廷再征版帐钱,已供军中开消。此中两浙路承担最重。市野哗然,百姓仓中再刮一层粮,穷者仅靠糠皮饱腹。
容娘羞红了脸,接过也不敢看,只好立在一旁听七郎读守中的家书。
守中来信,安好,勿念。并无只字寄予容娘。
容娘回房,郁郁寡欢。
守中走后第九十九日。朝廷又征月桩钱之卖纸钱,两讼不堪罚钱。既胜欢乐钱。官司打赢打输皆需缴税,买卖纸张亦缴税。一时城中贫寒学子皆不写字,衙门门口罗雀。
随者众。
八斤来信,临安有朱紫要火腿一百个,腊肉两百斤。容娘叮嘱代价提四成,不卖亦可。
春黄不接之际,金人再度南下抢粮,好久未见的北方流民再度涌来,郊野见刚见青绿,便有人取捋那一掐一把水的嫩野菜。贩子上脸露菜色的人渐多,埋没墙角处偶有冻死流民乞丐。
守中给容娘的信全文以下:安好,勿念。多吃些,养好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