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南北大唐帝国》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78章 老将统兵[第1页/共2页]

“殿下老臣有个要求,不知殿下承诺不承诺?”

李煜自是看出了李尚旦他们眼中的渴求,可石门之战各将表示和李尚旦批示的海内城之战都令其大皱眉头。高句丽军大部被歼,可余下的人马也不在少数,新罗定会再次出兵互助,统兵将领定不会是无能之辈。眼下薛讷他们行军作战经历还不敷,部下经两场大仗伤亡又不小,可不能再让他们这么白白丧失了。

李谨行与高侃两个四五十岁的故乡伙神情肯切的谛视着李煜,恐怕他分歧意。

石门之战,高侃与李谨行体味真相后自以为,他们两任何一小我来批示都不会打的如此伤亡惨痛之下还与新罗军对峙不下。

新罗水帅摧毁了李煜的运粮槽船,幸亏高侃与李谨行率四万雄师赶来平壤时但是带了充足的粮草,分一批出来全完够七万余雄师吃三个月的。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性就是年青,年领最大的也不过四十几,传闻还是燕王府之前的典军。其他将领遍及在二十几岁,仗着年青力壮,大多出自建国将帅、当朝名将以后,从小在父辈的教诲下技艺高深,独一贫乏的就是临战批示才气。

本来担忧李煜会拿他们两个老将给他部下那些小将当帮手用,去熬炼一帮子年青后生,现在看来燕王虽小还不是那种不明事理的人。

“哈哈哈!”李煜笑道:“两位老将军为国平叛的报国之心,吾这小王哪能寒了二位将军的心呢。”

恰好高侃与李谨行这两员疆场老将在,让二人批示南下总比本身和薛讷他们强多了,可少死些将士,还可派李尚旦他们跟在两位老将身边多耳观眼模学学人家名将是如何批示兵戈的。

两位老将一听,心下大喜,带兵交战了大半生,此次风风火火杀来安东怎能不好好打几仗立把功劳回家呢?由其是李谨行,人还不到五十,虽不再年青可还精气实足,如何也得打下赫赫威名才行。

唐军足足在平壤里中休整了半个月,李谨行、高侃便统帅近六万雄师从平壤解缆,直奔汉城而去。

平壤城中的庆功宴结束不久,新罗使臣便到了,向李煜传达了新罗赔罪请和的意向,表示去长安向大唐天子陛下请罪,要告宽恕下国无礼之举,并请李煜能派人护送使臣一行前去长安。

自石门战事结束后,在与小小年纪的燕王及其部下部将的打仗中,高侃与李谨行发明李煜成心在用战役决计培养他部下那几十号将领。

新罗使臣神采通红,不知是被李煜气的还是惭愧,神情纠结的分开了这座曾经的高句丽王宫。

一场战役的胜利,常常是批示的主帅军功最大,听令的战将再大的军功也没法和主帅比。谁叫人家批示恰当才气打败仗呢?

但汉城在几十年的高句丽与唐、新罗战役中并未遭受烽火,城中官员守军保存比较完整。在他们的激烈反对下,安舜不得不息了这心机乖乖的带领几万人向东奔往牛岑并派使再次向新罗求援。

“殿下,新罗使臣请和,那我们还打不打?”刘仕江寻问道。

李煜则决定此次留在平壤等候雄师班师,带着安东都护府属官安排安定高句丽后对安东处所的管理。

汉城位于浿水下流支流载宁江的上游,地处浿水下流流域平原地带,右依水三面环山,阵势极佳。可要命的是汉城北面是一片开阔的平原地带直通平壤,面对唐军从北面而来无险可守。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