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3.25[第2页/共4页]
跟我平生下来就是太子不一样,父亲不是太子,排行第二。我的祖母杜氏,很早就归天了,家世平平,生前只因为生下父亲被封了美人。当年,我的大伯父和三叔父争位,激发外戚之祸,几近天下大乱。父亲引兵从羌地赶返来安定,终究当上了天子。
跟父亲的三个儿子比起来,也没好到那里去么……
我们都很喜好外祖母,她是个非常慈爱的人。甲第离皇宫很近,逢着节庆或余暇之时,母亲便会请外祖母和母舅、姨母他们入宫来,表兄表姊们也会来,每到这时候,宫中就会变得很热烈。
若说我祖父做对过何事,对匈奴的管束之策约莫就是其一。父亲继位以后,持续发扬。包含郅师耆的漠北匈奴在内,五部匈奴相互制约,对汉庭的强势又是不甘又是顾忌。传闻,当年父亲去漠北平叛,也曾有很多人主张趁机灭漠北。但当时只是一介女史的母亲极力反对,激辩群雄,硬是把别人说得哑口无言。
但我们身为皇子皇女,自幼承圣贤之训,根基的是非之念还是有的。父亲再理亏,他也是天子;母亲再能说,她毕竟把握着宫中统统好吃的。
我的父亲名昪。当然,这是天子名讳,无人敢直呼。母亲也不这么叫他,不过在私底下,母亲偶然会唤他的字“重光”。而父亲仿佛也很乐意,常常如此,唇角总带着笑。
我没有见过外祖父王兆,他在我出世前很多年就归天了。传闻他是个闻名的大儒,很得我祖父赏识,将他一起汲引做了太子太傅,还赐住了甲第。但因为我大伯父和三伯父争位的事,我外祖父获咎了祖父,因而被免官夺爵,母亲也是以去了匈奴,没多久,外祖父就郁郁而终。
我的外祖母戚氏,是祖父母辈里独一还健在的,现在七十多岁,腿脚结实,耳聪目明。不过传闻母亲刚归汉的时候,不肯嫁给父亲,来由就是我外祖母身材不好。(此事父亲现在提及来还忿忿。)
想起大姨母跟我说的那些当年父亲向母亲求婚的各种盘曲,我感觉我必然比父亲讨人喜好多了。
宠过谁,谁就没有好了局。
如果我祖父还活着,我很想跟他谈一谈,问问他到底是如何想的。
为天下人做表率的是你们才对啊……
因为,他们都不在宫中。切当地说,是不在长安。
但我感觉都不是。
父亲和母亲一向想给我娶个太子妃,按例要采选。不过,我喜好侍郎卫玄的女儿卫如君。她是烈侯卫青的先人,与我自幼熟谙,我的弟弟mm们都晓得这件事,她也晓得。不过她比我母亲当年好多了,我问她愿不肯意嫁我,她笑眯眯一口承诺了,还让我亲了一下。
我三岁的时候,二弟鞅出世了,再过一年,三弟衡紧接着来到人间。以后,母亲没有再给我添新弟弟,却在我九岁的时候,添了一对双生mm。
至于我的小姨母王萦,实在我对她的称呼一向很猜疑。因为如果跟着母亲,我应当叫她小姨母,但如果跟着父亲,我该叫她六叔母。在我统统的叔伯里,六叔父刘珣跟我父亲的干系最好,封为了琅琊王,与我小姨母结婚以后,便就国去了。
本年,父亲说他身材不适,而我已经做了二十年太子,该历练历练。因而,他把朝廷交给我,带着母亲和弟弟mm们一道出宫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