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谋定天下之扶明》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七十一章 卖盐[第1页/共3页]

程本直看着劝说无效,梁稷又要占上风了,瞥了一眼中间洋洋对劲的梁稷,从速说道:“大帅且慢,鄙人有一计。能够让毛文龙偷鸡不成蚀把米。”

本来按朝廷端方,凡是产盐之地,必定要派文官和内宦共同办理,以便征收盐税。实在是拖欠东江银饷太多太久,朝廷也不美意义了,大笔一挥,免征盐税,补助军用。

听到这里,袁崇焕却不对劲,开口说道:“泥腿子可爱,这四千两本督也不给他。”

毕竟东江这边的奏折都要在宁远转一圈,经过袁督师同意后,然后才气上奏朝廷。袁督师把东江当作眼中钉,常常成心刁难,除了报功之类的奏折以外,一些催粮催饷的奏折常常便无缘无端的消逝了。

程本直听到梁稷反对,本身天然要同意,开口对袁崇焕说道:“大人,大喜啊。毛文龙本身作死,便怪不得别人了。鄙人本籍沧县,自幼便见过盐民煮盐,也算的上精通盐事。凡煮盐,必备柴火、海水、盐民,此三者缺一不成。东江固然海水充盈,可惜岛上贫乏柴草,倘若在辽南煮盐,却又怕建奴扰乱。鄙人有掌控,东江即便煮盐,产出也不会大。 何况,大明本地均有产盐之地。贩子们谁会舍近求远,千里迢迢从海路去东江买盐呢。”

海商们又不傻,客岁固然年景不好,粮食涨价了,现在江南的粮食差未几三两一石。每斤粗盐五分,一石粗盐便是六两。 只要把粮食运过来,换成海盐,便是四成的利。再把海盐运回江南,想体例卖入大明本地,一转手又是六倍的利。跑一趟东江,一个来回便是八倍的利润,扣除开消以及卖盐进本地需求贿赂的部分,五倍的利润稳稳铛铛。

每隔几天,皮岛这边便派海船畴昔送给补给,同时运回粗盐。等东江收到批复准予煮盐之时,皮岛上面已经堆积了上万石粗盐。紧靠着船埠堆放,高高的堆成了一座大山,非常的壮观。

袁崇焕点了点头,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开口说道:“还是程先生此计合本督情意。这制定奏折之事,就全数拜托程先生了。”

因而海商们也不提用银两买盐了,纷繁表示要用粮食换盐。此次前来没有运来多少粮食,可否先定条约,归去后这便运粮前来。众海商按权势大小把东江所产海盐份额朋分一空,连人参貂皮的代价也不压了,直接装船,交割银两后便往回赶。筹办归去收买粮食,抓紧时候前来换盐。

毛文龙、陈继盛等人笑的合不拢嘴,终究不消饿肚子了,终究有粮食能够展开民屯了。

袁督师看到此奏折,拿不定主张要不要转呈朝廷,便召来了程本直、梁稷商讨。

袁崇焕说道:“所谓积土成山,积沙成塔。梁先生说的有理,即便东江产出未几,煮盐所获甚微,本督也不给他。”

时候过得很快,转眼便是一个月以后了。毛文龙上奏折也终究获得了批复。许东江煮盐自筹军饷,只可于岛上出售,不得卖入大明本地。且朝廷自此今后不再拨付饷银。

程本直从速说道:“盐业固然暴利,可惜利润全在盐商手里,盐民却不免饥荒。盐民破钞柴火一石,费时一天,所得粗盐不过二两,得银不过一分。而盐商贱价收买后,二两粗盐转手便可卖三分五分。我们能够让毛文龙煮盐,却不让他来大明本地卖盐便可。如许算下来,即便东江日产粗盐千斤,每年支出也仅仅只要四千两罢了。”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