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结局章(2)[第1页/共5页]
她跟着姨娘长大,学着姨娘如何奉迎太太,如何和府里的管事媳妇打交道,如何在各房姨娘哥哥们的纷争中明哲保身。
他头戴斗笠,脚踏靴鞋,一身珠子褐湖罗夹袍,衣冠划一,端倪端方,仓促和她话别:“本年气候变态,南边多地水患频发,我熟知长江中下流水系,朝廷命我随工部郎中、主事南下,帮手管理水患。”
就算她资质有限,不能达到吟诗诵句、和孟云晖诗歌颂和的程度,起码,她能看懂丈夫每天读的是甚么书,能听懂丈夫念的是甚么诗。
本来是筹算住上五六天,和姨娘好好团聚的。
正想遣个小厮带上油纸伞出门去迎孟云晖,丫头走到门前,转头笑道:“想是太太听错了,式微雨。”
窗外一阵细细的沙沙轻响,杨娴贞放下竹管笔,蹙眉道:“外头是不是落雨了?官人明天没带伞具,淋着了可如何好?”
丫头道:“酉时二刻。”
孟云晖一天不主动提出典新房,她就必须放心住下去,毫不能暴露嫌弃居处的意义。
她在太太身边当了五年的门生,耳濡目染,学会的不但仅只是办理外务的本领,晓得该如何对于妾室姨娘。
丫头把烛台移到窗前,杨娴贞翻开字帖,铺纸执笔,一撇一横,细心形貌。
杨娴贞谨慎翼翼看他一眼,柔声道:“官人,衣裳……”
杨娴贞笑意盈盈,捧着一碗温热的面茶走到孟云晖跟前,“官人劳累,先歇会儿再用饭?”
丫头在一旁小声道:“太太,歇会儿吧,别把眼睛熬坏了。”
孟云晖面无神采,淡淡地扫小丫头一眼,“不要再有下次。”
鸭蛋大的红日垂垂坠入翠微群山当中,罩在窗前的光芒越来越暗淡,杨娴贞把招文袋放在雕镂福庆快意纹小炕桌上,幽幽地叹口气。
他念的是,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太太晓得她年纪大了,该学些内宅的办事手腕,由着她跟在身边学习,偶尔还会指导她几句。
杨娴贞手握竹管笔,浑然不觉光阴流逝。
熨衣裳的焦斗是她的陪嫁之物,带木柄把手,用的时候往里头装上烧红的柴炭,熨衣裳又快又平整,比外头那些铜焦斗好用,就是用的时候得警省些。
顺天府, 外城。
孟云晖现在也是仕进的人了,不成能再把这件陈旧襕衫穿出门。
杨娴贞抬开端,“甚么时候了?”
交代完这些,他叮咛随行差役出发,神情安静,没有一丝不舍沉沦。
不像杨娴贞的娘家,深宅大院,僻静幽深,闲杂人等不敢在阁老府邸四周逗留,早晨又有宵禁,每天都有兵士来回保护巡查。从早到晚,宅院里静悄悄的,冷僻清的。坐在绣房内,只能闻声园子里清脆动听的鸟叫声,和丫头们在院外浆洗衣裳的嬉笑声,外边的贩子再热烈再繁华,里头一点声音都听不见。
小丫头哭泣一声,不敢躲。
杨娴贞对着铜镜拢拢发鬓,淡淡道:“一件衣裳罢了,今后谁也不准再提这件事。”
他走得急,仓促说完就走了。
孟云晖看她一眼,眼眸微垂:“夏季前能赶返来。”
小丫头是专门管洗衣裳、晒衣裳、熨衣裳的,每天干一样的活计,自发不会出甚么不对,明天不谨慎打了个盹,焦斗烧得滋滋响,衣裳上顿时多了个麻点。
杨娴贞头梳桃心扁髻,簪双股银素钗,戴金丝狄髻, 穿一件香纱地纳绣萱草石榴纹褙子, 银红粗布交领袄, 毛青布百褶裙, 坐在窗下,手里正飞针走线——她想给丈夫孟云晖做一只招文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