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两难(6)[第1页/共3页]
因而朱明月带着红豆出了府,来到城西的一处茶馆躲安逸。
初九,遣命户部郭资、刑部雒佥为北京刑部尚书……
一见倾慕、二见难忘?那两位皇子底子连她的面都没看过!
江南的大户人家,若生女婴,会在家中天井栽香樟树一棵。女儿到了待嫁春秋,香樟树也长成,媒婆在院外只要看到此树,知该家有待嫁女人,便来提亲。女儿出嫁,家人要将树砍掉,做成两个大箱子,放入丝绸作为嫁奁,取“两厢厮守”之意。
提亲?
两箱丝绸,两厢厮守。
应天府的夏季在几场凉雨中,上空的阴霾就垂垂被阳光遣散了。当初春乍暖还寒的风吹起,桃李芳香,海棠春睡,街巷中到处纷飞起或白或粉的花瓣。
朱能也是半晌都没缓过神来,瞧见女儿一脸的莫名和惊奇,仓猝安抚道:“别慌,别慌……几位皇子纳妃的事,是早就定下来了。求到我们府上,怕只是应个景儿。”
初八日,成国公要择半子的动静,被放了出去。
这四个字用来宽她爹的心尚可,却难以劝说她本身。究竟证明,拖得越久,事情常常就越难以清算。朱明月几近是在第二日,就登门去拜访姚广孝,可姚广孝不在。不在皇上犒赏的府邸,也不在庙中,扣问当值的几个僧官,却道是不知云游出城到那边了。
“那是皇家的意义,哪能那么等闲推却的。”
“这是绝对不成能的!”朱明月按捺下满腔的骇怪和思疑,直到那老寺人揣着朱能打赏的银子走远了,才从屏风前面出来。
城西的这一处府邸原是荒废的,搬出去不到整年,没有樟树可供采伐。朱能上了心,上面就有功德儿的官员不知从那边砍了棵香樟返来,断了根,倒是整棵,亲身送到国公府来。朱能便命人将其放倒在南厢的院子内里,就等着女儿出嫁那日做樟木箱子用。
初四日,改北平府为顺天府,北平行太仆寺为北京行太仆寺。行都督府设置摆布都督,都督同知、佥事无定员。刑部设置尚书两人,侍郎四人,六曹吏户礼兵刑工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一人;
春日里的柳絮软绵绵的,飞扬如雪。
可就在随后的一日,未等雕镂匠人来瞧木头,宫内里就来了人――
就在群臣焦头烂额筹办之时,都城中,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冲淡了那股严峻而慌乱的氛围――皇后要给几位皇子纳妃。
朱明月望着爹爹鼓励的眼神,倒是叹然地点头,“倘若只是介于出身,便好了呢。”
拉着女儿的手,年老的将军端倪间尽是心疼,“再说家世之见,其别人或许要自惭形秽,你却大可不必担忧。国公府的身价,足以撑得起你这个小小的皇子妃。”
“之前那几位朝中官吏过府,都是为了蜜斯的婚事。现在留下老爷一个,对付得过来吗?”红豆摆开瓷杯,给她倒了一盏茶。
朱能见她面有郁色,谨慎翼翼地问了句――“不肯意?”
初九日,就有官媒上门来采取、问名,紧接着在初旬日今后,更有很多官员亲身来提亲。一时候,城南府邸的门槛都要被踏破了。朱能喜滋滋地瞧着摆在桌案上的画像,清一色的青年才俊、高门后辈,信手凭挑。
“爹爹,”朱明月咬了咬唇,“方才那寺人的话,清楚是诳语。”
朱明月悄悄点头。
由徐皇后所生的皇子有三,在族谱中占“高”字辈,原藩邸世子大皇子炽、二皇子煦、三皇子燧――三位皇子是眼下皇室中全数的血脉,均属远亲。特别是朱高炽,早在藩邸时就已有世子嫔,其他两位也有了偏室,此次的纳妃与现在庙堂上正在停止着的各种政事比起来,仿佛不算大事。然召命到了朝中,却引发了不小的颠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