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明末之虎》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三章 兵进庐州[第1页/共5页]

“老道,上面写的啥,你速速实说。如有欺瞒,定斩不饶!”李自成喝道。

张献忠极不耐烦,向自带的侍从中,一名墨客模样的人表示了一下。

随后,李自成在真武大帝像前,祝祷一番后,便举起签筒摇了三下,公然,一签从签筒中跳出。

而张献忠部,则全数直接南下,直奔庐州而去。

李啸晓得,汗青上,因为庐州城极其坚毅,张献忠部攻之不下,终究撤兵。

李自成与张献忠同年,这时两人干系尚是交好,故彼其间皆互称老庚,而不称名字或官衔。

随后,高迎祥率一半本部兵马,先行分开凤阳,来回河南而去。扫地王、承平王两人也已撤离凤阳,返回河南。凤阳城中,只要张李二人,因率部众劫掠颇多,部下还在清理数量,故尚未撤走。

“这是说,将军将来必成大事,只是,恐难悠长。。。。。。”说到前面,老道的声音细若蚊鸣。

李定国,字宁宇,陕西榆林人,崇祯初年时,张献忠策动陕北饥民抵挡官府,当时只要十一岁的李定国,被其收为义子,并改名姓张。(注:为合适大多数读者口味,接下来,作者还是用李定国来称呼他)。到了崇祯八年,李定国方才十七岁。

现在,只要十七岁的李定国,固然幼年,却因阵战英勇,每次作战皆是一马抢先,颇受张献忠爱好,在张献忠军中已经斩露头角,成为了三千部众的主将,人称少将军,并得外号“小尉迟”。

“张老庚,额筹算回返河南了,再从河南入潼关,你却筹算率部去那边?”身着一身标记般的蓝布直褂,头戴范阳毡帽,浓眉大眼,脸皮黑红,一只高挺的鹰勾鼻子特别显眼的闯将李自成,已喝得脸泛酡红,他用含混不清的陕西话向张献忠问道。

一名身穿掩心镜铁甲,头戴六瓣缨盔的少年将领,丹凤眼,卧蚕眉,一张国字脸豪气不凡,体格极其雄浑,此时的他,正率着一众亲随马队,沐浴着初春暖阳,在波光粼粼的拓皋河西岸处,驻马向对岸不远处的浮槎山张望。

老道双腿直抖,却连连点头:“禀将军,我道观中,真武大帝处抽签甚是灵验,不久前,方有富户还愿,给真武大帝重塑了金身呢。”

张献忠哼了一声,啜了个牙花,又打了个酒嗝,笑道:“奶奶的,这便是天命如此,这明朝啊,依老子看,这气数怕是要尽喽。现在这乱世当中,恰是豪杰争逐之时,也该我们出人头地,清闲欢愉啦。”

凤阳随之惨遭大难,在一周的时候里,皇陵尽毁,无数珍宝被盗挖,朱元璋削发的龙兴寺亦被烧毁,内里的和尚全数被杀。知府颜容暄,推官戴文英等多量官员被正法,近4万军民百姓惨死于流寇的烧杀劫掠中。流寇随后放火焚城,要将凤阳烧成白地,以完整毁掉朱明王朝的龙脉根底。接连数日,凤阳城中火光冲天,光照百里可见。

李啸将军队在山谷中埋伏好后,张献忠已围攻庐州近一周,一向难以霸占。

李定国深深地皱起了眉头。

李自成与张献忠对视一眼,李自成抢先道:“若如此,那俺先来抽。”

听张献忠这般说词,李自成也来了兴趣:“果然如此?甚好,俺这就和你同去。”

“这是甚么!”

崇祯八年一月二旬日,在李啸军终究进入南直隶淮安府地界时,高迎祥、张献忠、扫地王、承平王等近十万匪寇,在短短一日时候内,便全歼凤阳守军,占据了中都凤阳。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