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明末之虎》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六章 耕地问题[第1页/共4页]

现在李啸军在山东本地的全部职员,每个月的薪资和用于采办粮食的糊口用度,统共约需3万二千余两。

李啸记得,民国初年时,东北玉米亩产最高不过七十公斤,番薯亩产三百多公斤。并且在北方地区,无霜期短,高温时候长,普通多莳植春玉米与春薯,并且如果出苗之时,遭受打霜,则颗粒无收。在明朝末年时,天下范围中,也只要广东、福建、海南、广西等南部边省有少量莳植。明史中记录,洪承畴、张彝宪等人,为快速处理陕西的饥荒题目,曾在陕西等地强行推行番薯,成果收成极小,几乎闹出民变。汗青上一向到百年以后的乾隆年间,番薯才培养出真正合适在北方莳植的种子,从而获得大范围推行。

李啸不想这么做。

“甚好,常徒弟,详细修建事情,由你与许秀清二人,共同协商处理。归副本官就要求一点,要尽快赶在地盘冻硬前,将此堡建好。”见常大利说得这般必定,李啸脸上,亦尽是欢乐。

“据门生体味,北栾河一带,因为地盘肥饶,三万亩上田根基都在此处,且已根基被地主富绅们朋分。在本地,有两名大地主,据得田亩均在5000亩以上,中等地主有六名,田亩数在2000至3000亩之间。另有15名小地主,田亩数在1000亩以下,余下的便是自耕农,每家田亩数几十亩至上百亩不等。”

如果自已自觉借用后代那种卤莽的做法,强行剥夺他们的地盘和权益,无疑会硬生生将这个阶层推到自已的对峙面。李啸信赖,如果自已这么做的话,起首垮台的是自已。

1.5万石小麦,也就是282万斤,撤除麦壳麸皮杂质,以及磨粉耗损之类,能吃到嘴里的,也就225万斤。

“禀大人,门生已查对过黄县、招远、莱州三处的地步亩册,据亩册记录,我赤凤卫中,统共有耕地十八万亩,此中亩产小麦一石以上的上田,有三万亩,亩产小麦七八斗的中田,有七万亩,余者皆为亩产四五斗的下田。”许秀清见李啸俄然问起这个题目,赶紧答复。

又该如何保持下去呢?

这类状况,如果是承闰年代,还可勉强保持。但象现在如许的王朝季世,天灾连连民不聊生的环境下,国度还变本加厉对百姓催加三饷,终究导致了大范围的农夫叛逆发作,给那些凶暴的流寇强盗,供应了几近无穷无尽的兵源,终究完整安葬了明王朝。

“大人,门生所说的田亩数量与亩产粮额,皆是从田土亩册考核得来,绝非虚言,大人若不信,可派人再查对一番。”许秀清觉得李啸心下不信,从速又说道。

“大人这般叮咛,门生听令便是。”许秀盘点头说道。

“那些地主的地盘占有环境,可有所体味?”李啸又问道。

李啸看过明史,他记得,在江南一带的一个县中,上百万亩耕地乃是平常。却没想到,这赤凤卫面积有黄县一半大,竟只要十八万亩耕地,实是少得不幸。

乃至在一样的解银称兑时,另有所谓的红白封轨制,地主富绅所用的红封,比浅显民户所用的白封,能少量多的火耗杂费。

考虑到今后李啸还要扩招流民,扩放逐队,这点粮食,可谓不值一提。

在明朝,地主士绅有很多特权,最大的特权,便是能够仰仗朝廷的一系列士绅虐待政策,少交税乃至不交税。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