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台湾大开发[第1页/共5页]
见世人皆是欣喜,李啸亦非常欢畅,他持续说道:“各位,这台湾之地,除了要让它成为我军的庞大粮仓和经济作物基地外,本伯还想把它打形成为,与山东一样首要的的经济基地。诸如生丝厂、织布厂、纺绸厂、榨糖厂,卷烟厂、水泥厂、采石场、砖厂等工坊皆要全数大台湾各地建立起来。别的特别首要的一点便是,要在台湾找到铁矿出产地,然后与山东单县的铁龙城一样,制铁炼钢,大力出产兵器盔甲和各种铁器,实现台湾本地的铁成品能自给自足,乃至还能大量出口。”
“李大人,鄙人有个建议,却想和李大人说一下。”台湾拓殖团副团长马华兴,向李啸拱手说道。
谈完甘蔗,接下来,李啸要打算开辟的,便是另一项大头利润地点,茶叶出产。
李啸持续侃侃而谈:“是以,这就带来一个题目,如果和开辟耕耘稻田一样,让移民用家庭承包的体例来运营的话,这些移民底子没有体例等这么久,毕竟这3到5年的时候里,移民要用饭养家,官府也不成能免费扶养茶农这么久的时候。是以,本官以为,这项事情,就只能经工厂运营的体例来停止,也就是由农牧司牵头,招募雇工,扶植运营茶园,才是独一可行之策。”
军以粮为本,民以食为天,在任何时候,粮食出产都是第一紧急事件,故满足近况的思惟,倒是要不得的。
在陈永华主持下,台湾统共开辟了约莫1万亩的蔗田。因为台湾气候湿热,光照充沛,环境特别合适甘蔗发展,新莳植的蔗田,每一年里,能均匀亩产16担摆布的甘蔗。压榨蔗糖并提纯脱色后,出糖率约为10:1摆布,也就是说,每亩蔗田能够出产1.6担白糖,总计就是1.6万担。而据《明末清初贸易史》一书质料,这白糖一旦运到日本,一担糖的出口代价是6两多银子,如果运到吕宋转贩欧洲,还可更多些,可达7两至8两。是以这将近1万亩的蔗田,每年可觉得郑氏台湾换为10多万两银子。
李啸笑着持续说道:“并且,据本官体味,那榨完汁的蔗渣,还能够作为肥料用来肥田,从而改进土质,让甘蔗地盘出产量,能更进一步增加。再过几年,这甘蔗田的产量只会更高,蔗农赢利也会更多。”
丁佑说完,顿是满座欢笑起来,每小我都为这诱人远景,所深深打动。
李啸的话语,大家又自是附和。
即便厥后18世纪中期后,因为印度和东南亚也开端大量产茶,导致茶叶代价大幅降落后,这相干的利润,也从未低到10倍以下。有道是,本钱家只要有300%的利润,就能出售绞死本身的绳索,更不要说10~134倍的利润了,这也就是为何一批又一批的欧洲贩子,情愿前仆后继的往东方赶来的启事。毕竟,用孟子的话来讲,那就是,利之地点,无往而不上。
接下来,李啸又制定了一条手笔阔大的修路打算。那就是,要修建一条从台北、到彰化,直至高雄,贯穿台湾南北的水泥大道。且在这个明朝官道根基只要一丈来宽的近况下,李啸决定,自已要建的这条水泥大道,起码要有三丈宽,让南北两处的商货与职员运输,更加便利快速。
李啸这番话语,掷地有声,一双浓眉英目中,尽是灼灼的光彩。
作为比较,18世纪中期英国一艘一级主力战列舰造价不过10万英镑,现在朝17世纪的战列舰造价,则不过6万多英镑罢了。也就是说,17世纪时,英国人每年用来买茶叶的钱,能够拿来造14条战列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