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明末血泪》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13章 眼热的李光荣[第1页/共2页]

袁应泰方才代替熊廷弼不久,并且临上任时还写了一道奏疏要求天子和朝中大臣千万别扯他的后腿。现在这才上任几天,就有人在前面搞事情,即便天启天子脸皮再厚,也总要顾点脸面吧。何况袁应泰与朝堂上的官员干系一贯都处得不错,还能如何着,总不能不到一年再换个辽东经略吧。

说罢,把两位总兵给轰出来了。

天启天子看了看袁应泰的奏章,又瞧了瞧殿前的这些大臣:“诸位爱卿觉得如何啊?”

“你们晓得甚么!这些人都是我大明的子民。当初投降大金,也是迫不得已。今番叛军儿郎,思念故乡亲人,情愿弃暗投明,我怎能断了他们的归路。此事,无需再议,下去吧!”

袁应泰对贺世贤一贯非常赏识,特别是贺世贤的英勇无敌,和不凡的胆魄。袁应泰感觉贺世贤地点沈阳,职位极其首要,没有重兵焉能保住这所军事重镇。并且袁应泰还想光复抚顺一带,贺世贤是贰心中最好的前锋人选。没有兵,焉能击败金兵。

而到了袁应泰接任辽东经略,一改熊廷弼本来的主张,命部下各部收纳这些曾经的叛将与叛兵。

李名誉同为总兵,行伍出身,他实在压不住火,顶撞道:“经略大人,您未免太偏疼了。沈阳城当然首要,但辽阳,广宁就不首要了吗?沈阳不过四卫之地,而我广宁便有十一卫之多。沈阳拥兵七万之众,而我广宁却不到两万。比拟之下,我广宁更加难以保全。”

因为沈阳在火线,而广宁非常靠后。身在广宁的总兵李名誉部下却不到两万人。看着贺世贤部下眨眼间多出来那么多的兵卒,广宁总兵李名誉的眼睛开端有些发红。

大臣们谁也没再说甚么。天启天子就坡下驴,准了袁应泰的奏请。

袁应泰听罢立即沉下了脸:“世贤,你如何能这么说话呢?”

贺世贤与尤世功分歧,他可不管阿谁。来了我就收,不管是谁。短短三个月,贺世贤的部下就招募军兵近七万之众。

袁应泰接到天子的旨意,立即明白了八九。他找来贺世贤、薛国用、李名誉等人筹议。

现在身在辽东的袁应泰已经招募了将近十八万的军队,他决定放弃熊廷弼原有的目标,改守为攻。他第一个目标就是筹算先拿下抚顺城。为了完成这个心愿,他把以李名誉为首的那些整天发牢骚的将军,夺职了十个之多。

薛国用左思右想,就是不甘心。他向天启天子奏了一本,但愿天子下旨节制。天启天子让司礼监秉笔王安将薛国用的奏疏当众念给各位大臣听,众大臣一听群情纷繁。

袁应泰看了一眼身边的薛国用与李名誉,说道:“本官以为世贤的话固然粗了些,但确有几分事理。沈阳乃火线要塞,单凭三万将士,恐怕难保沈阳全面。”

薛国用悄悄拍了拍李名誉的肩头,叹了一口气,然后走出了厅堂。

薛国用见袁应泰较着偏疼贺世贤,心想多说已是无用,以是杜口不言。

袁应泰闻言拍案而起:“广宁地处火线,若沈阳,辽阳不失,金人毫不会达到广宁。如果你不肯保卫广宁,归去歇着便是,我让侯世禄代替你好了。”

袁应泰当初就对熊廷弼的这个决定非常不满,见尤世功与童仲揆死力反对接管叛逃的明军,就气不打一出来。再看袁经略的那张老脸,呱嗒一下就沉了下来。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