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明末求生记》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23章 走不成了[第1页/共3页]

“那...他领了多少?”郑四放下碗筷问道。

远远瞥见自家窝棚,又拍了拍肩上的粮食,一抹高兴就上了眉头,还带着点高傲。

“店主同意了,就给我打个动手甚么的,他们想要出工快,我一小我还真有点做不到。”郑三答复。

“找份工?”志文眉毛一挑,“爹,你另有这本领?”

“唉,老三,我这咋睡得着嘛,”郑二见郑三出去了,眼睛一亮,赶紧站起家,“如何样,我这帮工做不做的?”

实在郑二的人为就是五十斤杂面,是郑三本身又拿了二十斤贴出来。

“这腊月间,在外可不好走。”志文娘游移地说道。

“歇着吧,明天一大早得出工呢。”郑三躺下了。

“哦,这个好,这个好。”老头顾不上方才被郑二打断话升起的肝火,连连说道。

“啊,有多少?”老太太连碗都没放下,冲到郑二面前。

志文更体贴的是甚么时候能逃离这凶恶之地,“爹,那这要拖到甚么时候,我们才气走啊?”

“你妇道人家,懂个甚么,”老头呵叱道,“这在城里,乞食都比在城外轻易,这钱,该花就花。”老头还算明白事理。

“发的很多啊,这才十天。”郑四插话了,“老三这么短长?”

一大师子人,挤在一个小小的窝棚里,正喝着糊糊呢。

“那几亩田换的粮食未几了,一家十几口人,没个进项,实在是熬不下去了,恳求我给他们找份工。”

“帮手按我的一半算,店主给。”郑三答复。

至于自掏腰包补助他们一家,临时也不让他们晓得,以免被人当作冤大头。

实在一家人都没明白,郑三这冷不丁冒出的话是甚么意义。

“嗯,高粱面,还不错,就是有点陈了。”老太太用手捻起一小撮,细细地看了看,又放到鼻子边闻了下。

志文娘倒是出乎志文的料想,没有反对,只是叹口气,“唉,这老天爷,还让不让人活了啊。”

“再迟误几天吧,”郑三回到家,边吃晚餐边说。

“啊?!多谢多谢,老三,这回真多亏你了。”郑二倒是至心实意地感激。

“没事儿,先帮我打打动手,多看看,渐渐就会了。”郑三答复。

“都折分解杂面,至于多少,到时候看我们的活计有多少,做的好不好。”郑三还是留了个心眼,没说太细,怕这差异太大了让人又生出些心机。

刚想开口大喊,看看摆布暮气沉沉的窝棚,忙放下身上的粮袋,用手拎着,轻手重脚地进了自家窝棚。

十天后,郑二背着袋粮食出了城门。

“哎,那是那是,”郑二又谨慎翼翼地问,“那...那这人为如何算呢?”

“有吃的就不错了,还挑个甚么劲儿。”老头有点不满。

“你说甚么?”志文娘问道。

“老三在木头活上,那是大匠,全县城就数他最短长,”郑二不吝嘉奖,“那些老爷们的管家,都是求着他去的。”郑二嘿嘿地笑着。

顿了顿,郑三又说:“这赋税是发给我,再由我转发,以是,我筹算到时候再补助老二一些,毕竟一大师子人要吃喝,还不知要熬到甚么时候呢。”

“可...可你这活儿我不会啊,老三。”郑二又难堪起来了。

“再说我们现在早晨都看得见了,急着赶路的话,就迟早多走点。”

“咋,你变卦了?”志文娘很诧异,要说郑三此人,一旦拿定主张,很少变的。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