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章 桥上桥下[第1页/共2页]
玉秀对颜庆洪一家的影象未几,宿世小时候的那点印象,都被磨得差未几了。
马车略微慢了慢,玉梁一下就跳下车,“铁蛋,虎子哥——”他站在石桥头,举动手中的油纸袋,一边挥一边叫。
“秀秀,锄头家里有,不消买了。”玉栋看玉秀连锄头镰刀都要买两把,提示道。
“秀秀,淑儿,小四,快到家了,你们看,桥头快到了。”玉栋冲动得探头到车里叫。
这世的影象里,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娘的病床前,颜庆洪大义凛然地说着,要娘将家中房契地契交出来,颜家的东西不能给娘这个妇人管着,万一她不守妇道拐了颜家的东西走人如何办。
西边那条山溪会聚而成的小河,将村庄和官道隔了开来。一座石桥,架在河上,一头是村中的石子路,一头是三岔道口。
出了云昌镇,沿着官道一起向东边,就是东屏村。
玉秀摇点头,“我们半年多没在家,家里的谁晓得还在不在啊。归正这些东西用不上也能够放着,趁此次买了吧。”
从周明那获知,他们兄妹四个分开东屏村后,堂叔颜庆洪就撬开她家的门锁,搬出来住了。
玉秀探出头,公然看到河滩边一群光屁股玩的孩子里,就有玉梁的玩伴刘铁蛋兄弟俩。
可惜,阿公定居后没多久就过世了。爹十五岁到内里闯荡,几年后回到村里,娶妻生子,放心务农。
东屏村是云昌镇下辖的小山村,村庄位置得天独厚,东边有山,西边有水,南北靠近村庄的处所都是地步。
他们现在归去,第一个大困难,就是如何把颜庆洪一家赶出去。
颜家倒不是避祸也不是避战祸,玉秀记得小时候听她爹说,颜家是她家阿公几十年前,从北面迁徙,路过东屏村,感觉这处统统山有水,风景高雅,交通又不错,靠近官道,动静也不会太闭塞,就在此地定居了。
这村庄和王家村的本家而居分歧,是几姓混居。
“恩,还是哥哥想得殷勤,我都忘了要买剪刀了呢。”玉秀从速夸了一句,恐怕哥哥失落。
“大姐,大姐,我看到铁柱他们了。”玉梁探出头,一眼就看到了刘家的孩子刘铁蛋,和玉梁同年,两人最是要好。
乡间贫苦,为了节流布料,孩子养到三四岁还穿开裆裤的多得是。
水又清,太阳又晒不到,东屏村的孩子们,不被家中大人带到田里干活时,就会到这片河滩边戏水消暑,玉梁也是从会走起就跟着大师到这玩了。
玉秀看玉梁扭着屁股,坐不住的模样,拿了早装好的一袋点心,“行了,你下去玩吧。不过,该说甚么,不能说甚么,你可得记着啊。”
丁三爷出明州府时嘴里说不急,实在哪有不急的?他那刚出世的大胖儿子还没看够呢。以是,在镇上仓促吃了点午餐,两辆马车就赶出镇子。
女娃们矜持,懂事又早,普通过了五岁就不肯光屁股了。男娃们贪玩,七岁不到的都当小屁孩,光着屁股玩,也没人见怪。过了七岁,就都得穿整齐了。
桥下的孩子们昂首,细心看了一眼,“大师看啊,是玉梁啊,他们返来啦。”
大师闷水、翻石头做坝,运气好还能捉点鱼虾回家去。
实在,爹和颜庆洪,早就分炊各过各的了。再说两人只是堂兄弟。
石桥头这片河滩,河岸边种了一排大柳树,河床和岸边都是石头,没甚么泥沙,最深的处所也才气淹到玉梁的胸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