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名门》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四十六章 大唐帝[第1页/共3页]

“谢陛下!”

陈仙甫接过信点了点头,“老奴明白,这就去办!”

再往下看,李系心突地跳了一下,上面鲜明写着:升凤翔郡刺史段秀实为太原尹兼河东节度使。

“陛下,老臣在大年月朔赶来,首要有两件事想和陛下筹议。”

崔圆微微一笑,“第二件事便是陇右战事已毕,但军中将士尚未获得封赏,眼看已到新年,老臣听闻军中已有怨声,说家中已无米下炊,臣心中甚是不安,登利可汗固然北退,但仍盘恒在阴山一带,一旦士气降落,恐怕后患无穷,以是老臣草拟了一份封赏名单,请陛下过目,若无贰言,请陛下明天便下诏实施。”

“让他出去吧!”李系怠倦地挥了挥手,他明天之所到御书房来,也是恰是崔圆的要求。

一向到他身影消逝不见,李系才冷冷地‘哼!’了一下,他略沉吟半晌,立即写了一封短信,交给另一名亲信寺人陈仙甫,低声叮咛道:“你速派人将这封信送给张若镐,不得迟误!”

“太后前日感恙,朕还要赶去看望,就不留相国了。”

段秀实是出了名的保皇党,在肃宗时他曾前前任河西节度史和安西四镇节度使,厥后因兵力不敷,朝廷决定放弃安西,段秀实被调回朝廷任中书侍郎,却屡遭崔圆架空,贬为凤翔郡刺史。

崔圆接过了奏折,绕过内阁提名,崔庆功入阁第一关便算过了,另一关便是须在新年大朝上三读通过,这也是其别人停止禁止的独一起子,不过相对内阁联席集会却要轻易一些,只须过半的内阁成员同意便可通过此案。

广大的紫檀木桌案上狼藉地摆放着几十本明天刚送来的奏折,大多是各地为本年暖冬所上的折子,非常的气候必定会给来年的收成带来影响。

大唐军中封赏应由兵部按照各军司马报来的军绩表停止评功,然后再报门下省预审,再由中书省内会商后,将定见再转天子最后批准,一旦天子批准,便要由中书舍人草成制敕,但最后的玺印却把握在门下省的符宝郎手中,也就是说,最后还要由门下省复核一遍,这是为了制止中书省擅权。

“臣还要去办理调米之事,就不打搅陛下了。”

李系一下子站起来,却又渐渐坐下。

经安史之乱和回纥乱华后,世家逐步把握大权,七大世家各自把握部分权力,架空了皇权,特别是右相崔圆,节制了中书省、吏部、刑部等核心权力机构以及御史台等监察机构,手中又有二十余万雄师,可谓权势滔天,而天子李系只是一个傀儡,他的号令连大明宫都出不了。

这时,亲信大寺人马漂亮快步走进,他低声禀报导:“陛下!崔相国已到,在外侯见。”

沉默了半晌,李系淡淡一笑道:“相国大年月朔还为国事劳累,朕忸捏啊!”说罢,提起朱笔,在奏折上批了一个‘准’字,还给了崔圆。

这一套权力制衡的轨制非常严格,本来是不错的,但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罢相后,李隆基为加强皇权,便当用李林甫和杨国忠垂垂粉碎了这套权力制衡轨制,左相也就成了安排。

大年月朔的凌晨,粉末般的雪花纷繁飞下,巍峨的宫殿又一次披上洁白素装,柳树变成痴肥银条,宫墙象条白脊背的巨蛇,伸向远远的灰蒙蒙的烟霭里。

可惜人算不如天年,回纥人的背信弃义击碎了李系的大志壮志,也让马漂亮的拥立之功化为泡影,现在他仅仅只是一个内侍主管。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