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没白来[第1页/共3页]
转念他又觉不对,微微皱了皱眉头,他才道:“即便是中转御前,晓得晚生与魏国公府来往的官员亦会借机攻讦,这等大好的攻讦恩师的机遇,他们岂会放过?”
严嵩抚着长须轻笑道:“长青何必如此客气。”能的胡万里这句话,他今早晨这趟总算是没白跑,正想着酬酢两句结束,不想胡万里却又问道:“勉庵公对武勋重返朝堂是何观点?”
名誉和人脉,他也不在乎,名誉首要,好处更首要,只要有好处,还怕没人脉?至于说入阁,那实在是太悠远了,他底子就没考虑过,真要有那一天,结党又如何?嘉靖朝是不成能制止党争的。
不过,这小子却有一个最大的上风――年青,现在也才二十七八,这才是他勇于冒险的本钱,他即便是以而临时受些波折也不必担忧,有嘉靖和张璁这个首辅的赏识,起复和迁升都是迟早的事,想到这里,他不由暗叹了一声,宦海沉浮年纪才是最大的上风,他即便是看的透这点,也没胆量去搏。
微微沉吟,他才沉声道:“武勋重返朝堂,必定进步武人职位,也必定侵犯文官权益,文贵武贱的局面亦会蒙受打击,长青乃科甲出身,如果公开上疏支撑武勋,不但是文官,便是天下士子都将对长青大力声讨,届时,非论是皇上还是张阁老都将没法护的长青全面,远贬、罢官皆有能够,这些皆是明面上的,想来长青亦有所料,不峙 。”
听的这话,严嵩不由微微一愣,这个态可不好随便表,胡万里是明摆着支撑武勋重返朝堂的,若说反对,不免又是一番辩论,若说支撑,他一鼓吹出去,那就是天大的费事,微一沉吟,他才看向严世藩,道:“东楼,你说说看。”(未完待续
不过,这好处也是明摆着的,胡万里这一公开上疏支撑武勋重返朝堂,就不会有人再去究查他与魏国公来往之事,不再见影响张璁的起复,也不会落空圣眷,说不定还更加嘉靖赏识,毕竟武勋重返朝堂对嘉靖是大有裨益的,虽则如此,此举还是风险太大。
“回老爷。”那丫环稍稍放缓了行动,道:“奴婢听徒弟说过,蒙顶石huā不宜用二沸之水,一沸尚且要放上半晌。”
那丫环侍立一旁,轻声道:“要泡上一分香摆布,方才有苦味,茶味更甚。”
微微沉吟,他才接着道:“从长远来讲,这会影响长青的名誉和人脉,会影响长青的宦途,特别是入阁,将会倍受刁难,并且就算能够青云直上,亦将面对重重阻力,张阁老便是前车之鉴,要想有所作为,则必须结党,然结党又为皇上所忌,张阁老现在便是在此进退两难中苦苦煎熬,另有一点亦须顾及,长青之荣辱盛衰定然会涉及家人家属,还望长青三思而后行。”
胡万里抛出这个设法可不是想听他这些个赞誉之词,而是想让他帮着分解一下此举的利弊,严嵩宦海沉浮二十余年,可不是白混的,他既故意皋牢本身,想来是不吝点拨的,至于流露风声,他倒不担忧,既然决定公开上疏,这事就不宜担搁,得乘热打铁,如果雨后送伞那结果可就大打扣头了。
既能无益于张璁起复,又能减轻一分风险,天然是何乐而不为,何况他要想体例将折子中转御前也不是太吃力的事情,胡万里当即点头,道:“勉庵公点拨之恩,晚生必然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