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梦溪笔谈》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25章[第1页/共3页]

吴僧文捷,戒律精苦,古迹甚多,能知宿命,然罕与人言。予群从遘为知制诰,知杭州,礼为上客。遘尝学诵《揭帝咒》,都未有人知。捷一日相见曰:“舍人诵咒,何故阙一句?”既而思其所诵,果少一句。浙人多言文通不寿,一日斋心,往问捷,捷曰:“公更三年,为翰林学士,寿四十岁。后当为地下职仕,事权不减生时,与杨乐道待制联曹。然公此时当衣衰绖视事。”文通闻之,大骇曰:“数旬日前,曾梦杨乐道相过云:‘受命与公同职事,所居甚乐,慎勿辞也。’”后数年,果为学士,而丁丁忧,年三十九矣。来岁秋,捷忽令人与文通死别,时文通在姑苏,急往钱塘见之。捷惊曰“公大期在此月,何用更来。宜即速还。”屈指计之曰:“急行尚可到家。”文告诉其言驰还,遍别骨肉,是夜无疾而终。捷与人言多如此,不能悉记,此吾家事耳。捷尝持快意轮咒,灵变尤多,瓶中水咒之则涌立。畜一舍利,日夜转于琉璃瓶中。捷行道绕之,捷行速,则舍利亦速;行缓,则舍利亦缓。士人郎忠诚事之至谨,就捷乞一舍利,捷遂与之,封护甚严。一日忽失地点,但空瓶耳。忠诚斋戒,延捷加持,少顷,见观音像衣上一物,蠢蠢而动,疑其虫也,试取,乃所亡舍利。如此者非一。忠诚以予爱之,持以见归,予家至今严奉,盖神物也。

张忠定少时,谒华山陈图南,遂欲隐居华山。图南曰:“别人即不成知。如公者,吾当分半以相奉。然公方有官职,未可议此。其势如失火家待君救火,岂可不赴也?”乃赠以一诗曰:“自吴入蜀是平常,歌舞筵中救火忙。乞得金陵养闲散,亦须多谢鬓边疮。”始皆不谕其言。后忠定更镇杭、益,暮年有疮发于项后,治不瘥,遂自请得金陵,皆如此诗言。忠定在蜀日,与一僧善。及归,谓僧曰:“君当送我至鹿头,有事奉托。”僧依其言至鹿头关,忠定出一书,封角付僧曰:“谨收此。后至乙卯年七月二十六日,当请于官司,对众发之。慎不成私发,若不待其日及私发者,必有大祸。”僧得其书,至大中祥符七年,岁乙卯,时凌侍郎策帅蜀,僧乃持其书诣府,具陈忠定之言。其僧亦有道者,凌信其言,集从官共开之,乃忠定真容也。其上有手题曰:“咏当血食于此。”后数日,得京师报,忠定以其年七月二十六日捐馆。凌乃为之筑庙于成都。蜀人自唐以来,严祀韦南康,自此乃改祠忠定至今。

熙宁七年,嘉兴僧道亲,号通照大师,为秀州副僧正。因游温州雁荡山,高傲龙湫回,欲至瑞鹿院,见一人衣布襦,行涧边,身轻若飞,履木叶而过,叶皆不动。心疑其异人,乃下涧中揖之,遂相与坐于石上,问其氏族、闾里、年齿,皆不答。须发皓白,面色如少年。谓道亲曰:“今宋朝第六帝也。更后九年,当有疾。汝可持吾药献天子。此药人臣不成服,服之有大责,宜善保守。”乃探囊出一丸,指端大,紫色,重如金锡,以授道亲曰:“龙寿丹也。”欲去,又谓道亲曰:“来岁岁当大疫,吴、越尤甚,汝名已在死籍,今食吾药,勉修善业,当免此患。”探囊中取一柏叶与之,道亲立即食之。白叟曰:“定免矣,慎守吾药,至癸亥岁自诣阙献之。”言讫遂去。南边大疫,两浙无贫富皆病,死者十有五六,道亲殊无恙。至元丰六年夏,梦白叟趣之曰:“时至矣,何不速诣阙献药?”梦中为雷电摈除,惶惧而起,径诣秀州,具述本末,谒假入京,诣尚书省献之。在朝亲问,觉得狂人,不受其献。明日因对奏知,上急令人追随,付内侍省问状,以所遇对。未数日,先帝果不豫。乃使活动御药院梁从政持御香,赐装钱百千,同道亲乘驿诣雁荡山,求访白叟,不复见。乃于初遇处焚香而还。先帝寻病愈,谓辅臣曰:“此但预示服药兆耳。”闻其药至今在彰善阁,当时未曾进御。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