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冥府鬼差[第1页/共3页]
太宗曰:“此人平后可治乎?”
太宗曰:“此人何姓?”
太宗曰:“此人是文是武,卿为朕明言之,朕即杀之以除国患。”
太宗曰:“言出卿口,入朕之耳,惟卿与朕言之,别人者不能知之耳。卿试言之。”
淳风曰:“有真龙降世,走随小月,阳火应运,木时戴帽。开六合之文运,启斯世之昏黄,礼乐作,教养兴,真承平有道之世也。”
太宗曰:“何人平治。”
太宗曰:“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卿可为朕言之。”
太宗曰:“而后何君出焉?”。
道长说:“妖邪虽除,但地府的结界颠末此番灾害变得亏弱不堪,贫道恐怕仍会有不祥之物,冲出来,为祸人间。是以恳请陛下,在事发之地,建起一座三清圣宫,以镇妖魔,也好保我大唐江山永固。”
太宗曰:“天意既定,试约言其人。”
本来当初唐太宗李世民让李淳风和袁天罡,推算大唐国运,太宗问于李淳风曰:“朕之天下今稍定矣。卿深明易道,不知何人始丧我国度,以及我朝以后登极者何人,得传者何代?卿为朕历历言之。”对曰:“欲知将来,当观以往;得贤者治,失贤者丧;此万世不易之道也。”
太宗曰:“而后可承平乎?”
都说天上好,神仙乐清闲,殊不知神仙也烦恼;都说人间苦,殊不知俗世比瑶池,也不差一毫。这天、地、人、神、鬼、兽,六道循环,有那修成正果的,往登西天极乐天下;有那一人得道,鸡犬也飞升的;另有那历尽千磨万难,吃尽人间痛苦,也不得超生的枉死厉鬼,成为恶煞。话说一名少女,得高人指导,突破地府的结界,偷了伏魔大帝的阴司兵符,借道大明宫,呼唤一帮阴兵,要救她那沦为恶煞的弟弟。颠末一番苦战,少女惨死,恶煞暴走,口吐灭世流星火;幸亏平虚道长,应用玄门道法,召来四方门神,撑住天幕,把火焰都抵消了,挽救了八方百姓以及大明宫里的皇亲国戚。
淳风曰:“其为人也,止戈不离身,两目长在空,实如此也。”
李隆基欢畅地说:“此言甚得朕心,准奏!”
平虚道长捧着鬼图,欲体味此中的来龙去脉,当他持续往下看时,有一处谶语,让他大惊失容,魂不附体。
淳风曰:“乱我朝之天下者,即在君侧,三十年后杀唐之子孙殆尽。主自不知耳。”
淳风曰:“有文曲星下界,生于卖豆腐之家,厥后为相,自能平之。”
平虚道长挥动桃木剑,只见南门的大力士,将金铙合在一处,把恶煞扣在内里。道长使出第六道符箓,四门神回归本位,消逝在夜色中。此时天已经放晴,月朗星稀,轻风拂面,工地之上,躺着少女的尸首,空中已经被鲜血染红,像一朵盛开的红牡丹,向四周伸展。平虚道长,手捻须髯,堕入深思中。
停歇了大明宫的妖气,工程得以持续停止,李隆基龙颜大悦,重重有赏,道长却说:“贫道斩妖除魔,乃是分内之事,何来功绩,更不敢要甚么犒赏,贫道只要一个要求。”
淳风曰:“光子作将,然后平治。”
太宗曰:“后承平乎?”
太宗曰:“忠贤之臣以坏国度,卿言何倒置也?”
太宗曰:“乱此国又是何人?”
太宗曰:“朕所问者非此之谓也。欲卿以法术之学,推我朝得享多少年,至何人乱我国度,何人亡我国度,何人得我国度,以及代代相传,朕欲预知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