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今年春来早[第1页/共3页]
汪辉祖越说越冲动,“地盘兼并,无地可耕,盐业、漕运、银库、粮库……都是百弊丛生;此次归去,有的处所,流贼四起,各种会道门在官方如火如荼,传闻玄甲军余部也是蠢蠢欲动,这些,都需痛下狠手,加以整治。就是八旗,也是寅吃卯粮,武功退化,早已不复当年之勇。您是首席议政王,又是上书房大臣,王爷,这些,您应比我清楚。”
老皇历。
“能够甚么?”
“天变不敷畏,祖宗不敷法,人言不敷恤。门生不敢扯谎话。大金朝建国三十年,前后四位主子,这就好象人到中年,已是在走下坡路。……先看边陲,固然没有烽烟狼卷,但北边俄罗斯老毛子,对龙兴之境地步蚕食,对新疆也是虎视眈眈,东洋人,经常来犯,骚扰边疆,杀我百姓,虏我妇女。再看海内,从各部到各省,冗衙冗吏到处都是,人浮于事,贪墨成风,皇上说的是外务府,实在,又何尝不是天下的写照呢”
“嗯,皇上即位十九年,德音孔昭,威望日隆,有此圣主,荣宪公主才气顺利代理外务府。”汪辉祖道。
“不瞒老夫子,前些日子,已有官员上书,提出厉行改革,说甚么中国之轨制……推行日久,不能无弊,说甚么世易则事易,事易则备变,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六部里,以户部尚书沈廷扬、刑部尚书赵彻为首,”处所上,以两江总督劳崇光,湖广总督周天爵,山东巡抚徐广缙,浙江布政使王恕为代表,两江与湖广尽次于直隶,加上六部沈廷扬、赵彻等人,仿佛已是最大的一派,风雷交集,令人谛视啊。”
“本年的春季来得比往年都早,”荫堂笑道,提笔在皇历上写下,“议政王大臣京畿集会,宏琦主外务府”的字样。
“这新学与外务府新政,说句不入耳的话,是在试水,看看大师的反应,新学已是功成,外务府七格格如果代理胜利,那天下性的变法,也便能够渐渐推开,但菜能够会一道一道地上,而变法的主动权,始终把握在皇上手里。”
“唉!”荫堂长叹一声,在廊檐下坐了下来。
远远看到内监举着宫灯,鄂伦察与高塞二人从宫里走了出来。
汪辉祖好似动了豪情,他顺手扯下一段枯枝,“啪”,又折断了。
“等甚么?”荫堂一皱眉。
“外务府是皇上的家事,虽说外务府总管大臣不次于上书房大臣,但毕竟是家奴,这能够说是皇家内事;革掉宫监,七格格代理外务府,可看作是皇上对爱妹的信赖,也可看作是后宫之事,前朝不甚体贴,阻力都小。”
东风吹过,乍暖还寒,倒是吹皱了一池春水,泛动扬波。
“王爷纵观史乘,看得透辟。”汪辉祖恭维一句,“大凡史上的变法,多数以失利而终。虽有胜利,但终究也是政存人亡,商鞅车裂、王莽身故、张居正抄家,挖坟掘墓,儿孙放逐,王安石固然善终,但也是得益于宋朝不杀士大夫的传统,……这变法者,几近都没有好了局。”
“这变法是柄利剑啊,砍别人也会砍杀本身。”荫堂长叹一声。
“起码对外务府新政是同意的,也是支撑的,不过,张凤藻三朝老臣,贰内心到底想甚么,还需再察看……”
“都是谁?”汪辉祖非常上心。
“民气惟危,道心惟微;惟精唯一,允执厥中。……嗯,皇上,这也是走一步看一步,他……依门生看,是鄙人一盘大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