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昌化县[第1页/共2页]
如果其他事,夏天南是绝对不会再踏上这类划子的,第一次乘船去广州的经历让他不堪回顾,但是找铁矿这类头号大事他不能不来――没有铁,就没有枪炮,甚么王图霸业都是泡影。
“欧洲现在都是泥模铸炮,明军就更不消说了,现阶段还是以采办和仿造为主,本身锻造的火炮惨不忍睹,又笨又重,口径小,射程短,精度奇差。”
林伟业倒无所谓,旧时空他常常出差,去的大多是本地大小铁矿,这些矿山和公司所处位置都很偏僻,单调的旅途他早就风俗了。夏天南在旧时空出行都是甲等舱,有标致的空姐养眼,何曾想过本身会坐着如许的小舢板在海上漂泊,长叹短叹之余,独一光荣的是颠末广州之行,现在仿佛不如何晕船了,也很少吐了,套用一句电影台词:吐啊吐啊就风俗了。
林伟业不满地抬开端:“谁玩了,你晓得甚么,这是优良的玻璃石英砂,杂质少,粒度均匀,在全都城属罕见。”
夏天南固然不懂这一堆专业术语,但是“以铁代钢”听上去很牛叉的模样,可惜的是,林伟业也说了,“冶炼技术能达到必然水准。”那就意味着目前达不到。他好学不倦,问道:“这个砂型锻造又是神马玩意?”
昌化全县才六百多户,此中一半是军户。撤除军户,县城里连二百户人家都没有,所谓的县城,不过是这群顶着甲士头衔种地的农夫的大村寨罢了,天然也没成气候的贸易,只要个修修耕具的铁匠铺,二个杂货铺。
夏天南无语了,此次出行的终极目标是铁矿,没事玩甚么沙子啊?他提示说,“老林,别玩了,再白的沙子也是沙子,记得我们是来找铁矿的。”
一行二十几人乘坐一艘调楼村产的“临高拖风”解缆了,遵循经历,舱底装了很多盐和铁质耕具用于和本地黎人搞好干系,归正盐自家有的是,并且能炼铁以后,剩下一些边角料顺手打些耕具也很便利。
飞行是由林伟业批示的,他固然也没去过昌化,但是那边有中国最大的露天铁矿,凡学冶金专业的都不陌生。林伟业记得昌化县与临高县之间隔着一个儋州县,沿着海岸线走就是了。至于如何判定达到昌化县也很简朴,昌化县境内最大的河道――同时也是琼州岛第二大河道――昌化江穿过昌化县入海,从这个入海口直接登陆就到了昌化。
五六日以后,海岸线呈现了一个较着的天然港口,港内泥土为玄色,林伟业一拍船舷:“看来这就是昌化江入海口了。”当即批示船只靠港。
“现在能够先弄点石英砂归去,不管是做砂型模具还是研讨玻璃都派的上用处。”
结束了关于石英砂的研讨,一行人开端往昌化县城进发。因为不熟谙路,起首得从县城找个领导。
本时空的海上观光是古板无聊的,沿着海岸线飞行能看到的就是连绵的海岸和树木,没有高楼大厦,没有海水浴场,也没有比基尼。
触及兵器,夏天南来了精力,任何晋升兵器质量的体例或技术都是他存眷的重点,这意味着把握更先进的兵工技术:“现在的明军和欧洲海上强都城用甚么体例铸炮呢?”
昌化江北岸是一片平原,江边的植被较少,多为堆积的沙土,很多处所另有沙丘,延长到陆地则变成了连缀的山丘,植被杰出,两百到四百米高的山丘被丛林覆盖。昌化江的南岸,也是一片平原,模糊有水田和一座城池――应当就是大明的昌化县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