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乱世寻仙录》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339[第1页/共2页]

夫贤人作法,而万物制焉;贤者立礼,而不肖者拘焉。制法之民,不成与远举;拘礼之人,不成使应变。耳不知清浊之分者,不成令调音;心不知治乱之源者,不成令制法。必有独闻之耳,独见之明,然后能擅道而行矣。夫殷变夏,周变殷,春秋变周,三代之礼分歧,何古之从!大人作而弟子循。知法治所由生,则应时而变;不知法治之源,虽循古,终乱。

古者大川名谷,冲绝门路,不通来往也;乃为窬木方版,觉得舟航。故阵势有无,得相委输。乃为靻蹻而超千里,肩荷负儋之勤也,而作为之楺轮建舆,驾马服牛,民乃至远而不劳。为鸷禽猛兽之害伤人,而无以禁御也;而作为之铸金锻铁觉得兵刃,猛兽不能为害。

古者有鍪而绻领,以王天下者矣。其德生而不辱,予而不夺,天下不非其服,同怀其德。当此之时,阴阳战役,风雨时节,万物蕃息。乌鹊之巢可俯而探也,禽兽可羁而从也。岂必褒衣博带,句襟委章甫哉?

古者民泽处复穴,夏季则不堪霜雪雾露,夏季则不堪暑蛰蚊虻。贤人乃作,为之筑土构木,觉得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以避寒暑,而百姓安之。伯余之初作衣也,緂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成犹收罗。后代为之机杼胜复,以便其用,而民得以掩形御寒。

故民迫其难,则求其便;困其患,则造其备。人各以其所知,去其所害,就其所利。常故不成循,东西不成因也,则先王之法度,有移易者矣。古之制,婚礼不称仆人,舜不告而娶,非礼也。立子以长,文王舍伯邑考而用武王,非制也。礼三十而娶,文王十五而生武王,不法也。夏后氏殡于阼阶之上,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周人殡于西阶之上,此礼之分歧者也。有虞氏用瓦棺,夏后氏堲周,殷人用椁,周人墙置翣,此葬之分歧者也。夏后氏祭于暗,殷人祭于阳,周人祭于日出以朝,此祭之分歧者也。尧《大章》,舜《九韶》,禹《大夏》,汤《大濩》,周《武象》,此乐之分歧者也。故五帝异道,而德覆天下;三王殊事,而名施后代。此皆因时变而制礼乐者。譬犹师旷之施瑟柱也,所推移高低者,无寸尺之度,而靡不中音,故通于礼乐之情者能作音,有本主于中,而以知榘彟之所周者也。鲁昭私有慈母而爱之,死,为之练冠,故有慈母之服。阳侯杀蓼侯而窃其夫人,故大飨废夫人之礼。先王之制,不宜则废之。季世之事,善则著之,是故礼乐未始有常也。

故道可道者,非常道也。周公事文王也,行无独裁,事无由己,身若不堪衣,言若不出口,有奉持于文王,洞洞属属,而将不能,恐失之,可谓能子矣。武王崩,成王幼少。周公继文王之业,履天子之籍,听天下之政,平蛮夷之乱,诛管、蔡之罪,负扆而朝诸侯,诛赏制断,无所参谋,威动六合,声慑四海,可谓能武矣。成王既壮,周公属籍致政,北面委质而臣事之,请而后为,复而后行,无擅恣之志,无伐矜之色,可谓能臣矣。故一人之身而三变者,以是应时矣。何况乎君数易世,国数易君,人以其位达其好憎,以其威势供嗜欲,而欲以一行之礼,必然之法,应时偶变,其所不能中权亦明矣。

古者剡耜而耕,摩蜃而耨,木钩而樵,抱甀而汲,民劳而利薄。后代为之耒耜櫌鉏,斧柯而樵,桔槔而汲,民逸而利多焉。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