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乱世栋梁》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十二章 法制[第1页/共3页]

其次,《齐律》篇目共十二篇,总计九百四十九条,涵盖范围广,条例很细。

是为了有法(良法)可依,不是为了装点门面,有了一部良法,加上相对公道的司法体系,就有了新朝的法制。

有一件事,让李笠印象深切:

高澄、高洋兄弟执掌魏国(东魏)大权期间,基于政治需求(敲打尾大不掉、骄横放肆的武勋、以及败北成风的宦海民风),极其夸大“法制”。

高澄、高洋所用律法,以魏国《太和律》为主,《麟趾格》为辅。

以是,碰上这类带头违法的天子,法制的庄严在那里?

因为河北多有精通刑名之学的家属,且魏国一向就有正视法典编撰的民风,以是,《齐律》的“编辑组”,人才济济。

一向存眷“法制扶植”的李笠,弄来全套《齐律》,让“专家”停止研讨,本身也抽暇研读,细心看过,以为确切是不错的法典。

乐安公主的抱怨,大抵是基于婆媳间冲突的常见抱怨,而高洋听了,便将李氏召入宫中,杀掉,弃尸漳水。

不义,指部下及百姓杀死郡县官吏,或丈夫死去而老婆匿不举哀之行动;

但是,等他看畴昔年才编撰完成的《齐律》,看到了此中的“重罪十条”,才认识到,或许,这就是“十恶”说法的发源。

成日里花天酒地,醉生梦死,国事交给佞臣措置,朝政乌烟瘴气,光有一部良法,顶甚么用?

高澄在朝期间,以“科罚严明”著称,高洋在朝、称帝后(前期),“刑政尚新、吏皆奉法”,宦海气象为之一新。

此书名为《齐律》,即北边齐国的国度法典,李笠看得很当真,仿佛一个法学类专业毕业生在备考,为即将到来的司法测验做筹办。

但对于百姓,却非常刻薄,百姓略微出错,就极易落得百口服苦役、生不如死的了局。

夜,听涛阁,李笠借着煤气灯的光照,细心点看着一卷书。

其犯此十者,不在八群情赎之限。

恶逆,即殴打、行刺尊支属,比方行刺祖父母、父母,杀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者;

侄女说,还好,只是“阿家”(婆婆)李氏(崔暹遗孀)对她不好。

以北边的齐国为例,高洋正视“法制扶植”,但实际实施起来,却很惊悚:高洋底子就没有“法制精力”。

李笠放动手中书籍,思考起来。

厥后,某日,高洋在宫里遇见入宫的侄歌女安公主,乐安公主为崔暹儿妇,高洋便问侄女,在崔家过得如何。

他这才认识到,这个期间,没有“十恶”的说法。

《名例》放在律典第一篇,凸起了法典总则的性子和职位。

反逆,即背叛、谋反;大逆,即风险君父、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

但是,光有“良法”还不敷。

《齐律》比起同期各国法典,以及之前历代律法,有很猛进步。

因为公主的一句话,驸马就没了母亲,母亲还被弃尸漳水,可谓死无葬身之地,杀母之仇,驸马必定把公主当作仇敌。

十恶不赦,是很常用的成语,描述一小我罪大恶极,但是李笠发明,“十恶”的说法,在这个期间还没呈现。

连罪名都没有,为了侄女的一句抱怨,就把人砍了,说好的说好的法制呢?说好的司法法度呢?

他感觉南朝律法中,很多奇葩科罚手腕,真的该打消了,或者,严格限定利用范围,不能滥用。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