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忧国不忘发财(中)[第2页/共3页]
在李世民的印象中,李贞夙来沉稳,行事靠谱,特别是前些年捣鼓出那些新式家具的事儿更是令李世民印象深切,此时见李贞说得如此必定,李世民虽未全信,可毕竟是信了几分,略一沉吟,也不再多问此事,转头看向那起子群情纷繁的重臣们,笑着说道:“此书朕觉得尚可,诸公无妨试阅一下。”
曲解了不是?得,咱还是从速说清楚的好。李贞心中稀有,并未因李世民不待见而吃惊吓,顿了一下,紧赶着说道:“父皇,儿臣于制书上偶有构思,着下人们实验了一下,现可行,儿臣不敢坦白,特来禀报父皇。”一边说着,一边从大袖中取出一本奏章和一本:“父皇,此是用儿臣所构思之物印制出来的《论语》,很有些可观之处,还请父皇过目。”
纵使李世民眼界开阔,可听了李贞的话,眉头也皱了起来,猜疑地打量了李贞好一阵子,沉吟地问道:“贞儿所言但是确切?”
“哦?此书印制所需时候多少?一次能印制多少?”李世民略一沉吟,开口问道。
李贞所言已经是很保守的预算了,实际上,以李贞目前已经建成的印刷厂范围而论,印制一万册《论语》所需的时候两个半月足矣,可就是如许,还是把群臣们都吓了一大跳,一干子重臣都不信赖天下有此奇术,虽不敢在君前对李贞详加查问,可暗里却各自小声地议了起来,大殿中嗡嗡之声立时高文。
嘿嘿,成了!李贞心中暗自对劲,可脸上却尽是恭敬之色隧道:“回父皇的话,儿臣自进学以来,常闻父皇诏令各地要教养公众,儿臣深觉得然,不过儿臣觉得既是教养,总得有书,如果端赖手抄,费时费工,且错误不免,儿臣身为皇子,自该为父皇分忧,儿臣想如果能以印刷术代替手抄,不但能省时省工,还能宣示朝廷爱民重士之意,故此每得闲暇,老是思考其事,屡经实验,终有所得,儿臣已令人建立起一印刷厂,能够大范围承印册本,此书便是样本。”李贞顿了一下,偷眼看了看李世民的神采,接着说道:“儿臣年后果要摹字,特地托人请虞尚书撰写了文贴,因着虞尚书的字好,前些日子儿臣便着人以此文贴为模型印制成了此书。”李贞畅畅而谈,将事情的启事颠末都详说了一番,立时勾起了李世民的猎奇心。
魏征所提的题目极其锋利,可却恰好问在了点子上,一时候满大殿的赞美之声立时停了下来,大师伙的重视力全都集合在了李贞的身上,大殿中静得有些子碜人……<dd>
李贞考虑了一下道:“回父皇的话,儿臣觉得治典是必须之事,不过儿臣觉得治典所需时候很多,而教养公众之事却急,如果先将现有之四书五经,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以及明算科之《九章律》、《张丘建》、《夏侯阳》、《周髀》、《五经算》、《记遗》、《三等数》,《缀术》,《辑古》等书先行刊印天下或许更好些。”
李世民问的是该由谁来主编文籍,李贞却答非所问,纯属偷换观点,不过所言之语却很有些见地,特别是提出四书五经的观点更是令人耳目一新,毕竟这个时节所谓的经籍浩大得很,远不止李贞所言的这几本书――唐科举为九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连同《周易》、《尚书》、《诗经》,称为“九经”,至于各种传、记另有很多,就算是九经也有着数十种分歧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