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龙腾1856》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六十六章 新三河大战(1)[第1页/共3页]

曾国藩得知胡林翼要回家,哀恸慎膺,减食数日,但他也没有体例,他率部敢往福建途中,远水救不了近火。他只好低三下四写信给官文,让他速速出兵救济。

突如其来的大雾,给试图突围的湘军蒙上了一层灭亡的暗影。

清廷日夜担忧承平军自庐州北上北伐,将皖北一带视为亲信大患。各处所官守土有责,非常需求勇猛善战的将领,是以因霸占九江而升任浙江布政使的湘军统领李续宾,威名显赫,成了各方抢手的“香饽饽”。浙江方面的官员再三要求朝廷派李续宾部入浙,湖北总督官文和湖北巡抚胡林翼则但愿李续宾部帮手湘军先安定安徽,这与咸丰帝的设法不谋而合,遂号令李续宾留在湖北,图谋全部安徽。

湖北巡抚胡林翼素以知兵、理财,汲取、保举人才闻名。他也是宦海寒暄的一把妙手,就连贪劣庸玩、眼高于顶的湖北总督官文,也对他言听计从。但是,并不是每一小我都有胡林翼的处世手腕。李续宾就很不喜好官文,不买他的账,从不凑趣示好,遭到官文记恨。

一个礼拜后,李秀成部也赶到了三河镇东南25里的白石山。承平号角称十万之众,连营数十里,湘军前路不通,而退路已绝。

“先清皖北,再图皖南”,是曾国藩的既定计谋。但只用了一个月时候,李续宾和曾国华部就连克安徽太湖、潜山、桐城、舒城四县,于1858年11月初,到达安徽中部,将近八千湘勇屯兵庐州三河镇,与驻守三河镇的吴定规部的承平军虎视眈眈。

兵至三河,庐州在望,李续宾既迟疑满志,又有几分担忧:长途奔袭,军队已伤损精锐,疮痍满目。而每攻陷一城,就要分兵驻守,目前他手上的兵力独一十三营近五千人,能够与三河守军一战,但如果碰到承平军的多量救兵,则环境堪忧。

李续宾但愿出征安徽前能回家探亲一趟,一向未能成行,厥后他又想把父母接到军中奉侍,父亲以“乐山川居,不喜都会”婉拒。在朝廷圣旨的再三催促下,李续宾决定遵循曾国藩的摆设,“先清皖北,再图皖南”,率军从湖北解缆,一个月时候,带着8000余人由南往北,深切安徽境内400多里,连克安徽太湖、潜山、桐城、舒城四县,意气风发。

以是老湘营的战役力是大大强于承平军的。三河初战,湘军和承平军的战损比是1比7,李续宾却眉头舒展,对曾国华说:“救兵迟迟不到,湘军现在打不起耗损战,特别是作为军中主力的数百善战懦夫,死一个就少一个。”

当陈成全接到三河镇承平军守将吴定规的求济急报时,他正奔袭浦口,霸占了清军的江北大营,他令吴死守三河,本身星夜回援,同时令驻庐州的承平军结合捻军横切西南,阻击湘军从舒城的救兵。他还上奏天王洪秀全,请调苏北疆场的李秀成驰兵援助,构成合围之势。

11月14日早晨,李续宾批示湘军七个营的兵力,分三路奔袭金牛镇,第二天拂晓时在距三河镇十五里的樊家渡王家祠堂,与陈成全的军队交火。湘军此次出动的都是营中精锐,两边甫一比武,承平军佯装败退。此时,驻扎在白石山的李秀成听到三河镇方向的炮声隆隆,率部摸到了疆场,三河镇守军也倾巢而出。李续宾的大营被团团包抄,承平军的炮火打过来,把湘虎帐房里的炊具炸得稀烂。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