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刘备的日常》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1.29 同坑好友[第1页/共2页]

老族长看过。说建一架翻车引水,再掘一道陂渠,谷地上方的坡地,还能辟良田数十亩。

一万钱可不是小数量。工匠们砸锅卖铁也凑不齐。和族人商讨后,老族长答应他们以工抵债。一种变相的徭役。刘备不由也点了个赞。这内里不但有劳动计价,另有分期了偿的创举。

“阿母,这些闲杂琐事今后再说。插秧要紧。”刘小胖卷着袖子笑道。

听闻二叔家卖出甚多。刘备叹了口气。果如他所想。二叔所卖之田,都是母亲托他代管的自家良田。

购置田产,明显很合法。

骡车上一层层堆起的竹筐内,挤满了嫩绿的稻苗。

舟船来自河南,骡车满是租来。走水路到达老鸦渡。有人问起,这些南来的男人们只说是受人所雇。

“咦?”一不谨慎又被忽悠了个大工程的刘备,思前想后,这便欣然点头:“如此,可行。”

在楼桑村,向老族长买一份‘客田’,要求迁徙到楼桑村就近耕耘。立券为据后,由工匠本人上报乡里。来由就是‘买田迁户’。经乡里的‘啬夫’批准,并由‘乡佐’办理迁徙手续,交纳更赋后,由迁出地给迁上天开具文书证明,迁户随之见效。

卖给工匠们的田产,都是刘氏一族的私田。若非兹事体大,哪有人肯卖?

稻苗打南边来。又是沿黄河入漳水。莫非始于青州北海郡?刘小胖对大汉地理不熟,唯有瞎猜。

河湾溪谷好就幸亏,蜿蜒的溪水隔断了野林。安然无忧。

然,编户齐民的户籍轨制,却非常之严。

平齐、齐平。齐民就是布衣。唯有齐民,才气编册成户。

“那个送来?”母亲见怪不怪。

母亲立即翻脸。又说,斗鸡舞鹤,煮酒调琴,乃士大夫情味。

这清楚是示强。

良田一亩,值万钱。

小瘦子幼年丧父,能凭一人之力,赤手起家,修祖宅,辟新田,广交能友。非麒麟子,不成为!

田产亦是产业。

一起舟马劳累,如此短的时候,竟能送来百亩良田所需秧苗。

每日背书习字,剑击骑射。未曾懒惰。

女刺客走后五日。

“何为同坑?”

稻苗还凝着露水。听闻是日夜兼程,由大河入漳,又入汶水,夜泊于老鸦渡。趁着夜色用骡车卸下,鸡鸣时分批运来。

这些天,关于这队人马,刘小胖已从老鸦渡的耿雍那边,问出了个大抵。

且还自备干粮,吃住在田埂上。

“嗯……”刘小胖挠了挠头,“孩儿一名同坑老友。”

“她出了趟远门,不知何日还能再见。”刘小胖的心中徒生出一丝欣然。按理说,整日高悬头顶的利刃,终是消逝不见,他应当欢畅才对嘛。为何会心生惦记?

百余亩良田,充足刘备一家吃喝拉撒。

位于清溪口的水田,老族长看过,是一等一的良田。每亩可作价两万钱。

刘小胖幡然觉悟。这是脸面。

黄骠马肚皮渐大。每天拉出去漫步,是为了便于安产。

图上的清溪口,即被看到了了偿但愿的老工匠,顺手改成了清溪渡。

乘一叶扁舟,朝发夕至。

张教主,你们是不是太牛逼?

累日来,老族长倒是问出了些植稻的关窍。除草捉虫,注水施肥。派宗人依样劳作。种田,不过一个勤字。至于能有多少产量,听天由命了。

他被老工匠一句话点醒:‘清溪现在水大。’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