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东西合璧[第1页/共2页]
女店家先是直视刘备双眼。半晌后又悄悄垂下视线。从身后取出一块略显发黄的曲折骨片,置在案上。
次年。蔡、秦等人告别帝都,踏上“永平求法”的万里征途。历尽艰苦,终在大月氏国,遇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又见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便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原,弘法布教。十年,二位高僧与东汉求法使团一道,以白马驮佛经、佛像同返洛阳。
不会晤到我,你就要圆寂了吧!
贾诩问道:“主公因何发笑?”
刘备脱鞋入内,寂然施礼:“刘备拜见高僧。”
老衲慈悲的目光,皆落在刘备身上。未曾看侧坐一旁的贾诩半眼。
洛阳信众很多。却无人剃度。
“恰是。”女店家悄悄点头:“既有缘,君侯可否代妾身走一趟?”
“无话可说,亦无需说。”女店家缓缓点头。面上神采古井无波。
直到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才驰名叫朱士行的信众登坛受戒,成为第一名汉地和尚。法号八戒。人称‘朱八戒’。
“有何不成?”刘备笑道。
“牢记。人间因果,皆在我。”高僧用梵文吟唱一句佛语后,再无声气。
“那臣便陪主公热情一回。且去会会那位得道高僧。”贾诩亦笑。让贾诩信佛?这比让白起不挖坑还难。
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的《四十二章经》,为现存第一部汉译佛典。继摄摩腾和竺法兰以后,又有多位西域高僧连续来到白马寺译经。厥后一百五十余年里,总计有一百九十二部,合计三百九十五卷佛经在这里译出。
“我之执念,无需高僧操心。”刘备微微一笑。
白马寺在洛阳西郭。坐落于雍门外三里,御道北。乃是一片蔚为壮观的修建群。
“哦?”刘备这便问道;“文和亦知安眠太子?”
配房四壁空空,别无它物。只居中置一卧榻,前设矮几。
明帝龙颜大悦。对二高僧极其礼重。不但亲身访问,还安排在鸿胪寺暂住。十一年,又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记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寺”字源于“鸿胪寺”之“寺”。今后,“寺”字便成为寺院的泛称。
“笑我等古道热肠。本是来买酒坊,一不留意却成了信使。”刘备笑答。
将信物交给寺中和尚。不久便回,请刘备入内。
需求重视的是。
好久。贾诩探手一试,已无气味。
“这就圆寂了?”骇怪之余,刘备徒生出一丝没法突破的愠怒。
刘备一想不对:“十年前既已出游。中间何故说,‘令兄隐居白马寺中,用心译经,多年未见’?”
这座充满了身毒(天竺)修建气势,又融入汉式亭台楼阁造法的弘大修建群,充满了一种抵触又调和的美感。
刘备一愣:“我与高僧素未会面,何来因果?”
比起刘备,算是过来人的贾诩却听出了弦外之音:“中间想人代庖?”
“本来如此。”不管有没有云游四海,终归人已在白马寺中。刘备又问道:“令兄既已返来,为何还要卖这酒坊?”
贾诩这便说道:“诩也只是道听途说。传闻,洛阳白马寺在先帝年间来了位西域藩僧。削发前,乃是已担当王位的王子。为能来中原布道,便把王位让给叔父,削发为僧,展转到达洛阳白马寺,用心译经。十年前分开洛阳,云游四海。不知所踪。听闻是去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