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谁为天子?】[第1页/共3页]
是夜,东汉第十二任天子,刘协,崩。谥号……嗯,这得等下一任天子来定。
响鼓不消重槌,诸臣一听就明白了,齐声拥戴。皇后与公主也同意,实在说白了刘艾之前必定向她们禀报过,没准这就是二位皇女的意义。
而刘艾一番话,却直接抹去了刘表这一系的资格。想也是晓得,如果挑选了刘琦、刘琮或刘修,处所上有这么强大的家属权势,又入主雒阳,届时朝野连续络,那里另有别人混的余地?绝对会对雒阳各个权势形成激烈的打击,将自建安元年以来的稳定杰出的局面与各权势的奥妙均衡突破,搞不好会激发混乱。这是统统从初闰年间动乱期间过来的人最怕看到的成果。以是,只能挑选弱势宗亲,太强势的皇族,绝对不可!
宗正虽有提名权,但最后拿主张的,只要两小我,一内一外,内为皇后,或者即将要称为太后了,外为大将军。这两人共同属意谁,谁就是下一任天子。
~~~~~~~~~~~~~~~~~~~~~~~~~~~~~~~~~~~~~~~~~~~~~~~~~~~~~~~~~~~~
而第二议题就难了。国不成一日无君,如果刘协有后,这个题目就不成为题目,但现在倒是刘协无后。遵循汉朝常例,那就得从诸侯王当挑选新任天子。两汉几十任天子遍及子嗣不旺,象刘协如许绝嗣的。他毫不是第一个。如果在乱世,这个困难是如何从一大堆候选人当选出真命天子。但颠末十余年的战乱,特别是囊括半个大汉的黄巾之乱,形成了很多诸侯王的灭亡、流亡、失散。家门中落,这时的困难就成了“如何找到充足的、符合前提的候选人”。
其实在座诸臣,能混到这步的,哪个不是人精?刘艾列出的这些候选储君,听上去一个个都是人中之杰,实际如何回事,谁也不晓得,实在能有一半好就要烧高香了。
当朝中百官及雒阳百姓为少年天子俄然拜别而愁云暗澹之时。朝中重臣已顾不得哀伤,俱奉诏云集崇德殿,参议善后事件。首要为三件大事:天子治丧、谁为储君、是否派遣大将军。
因而,伏皇后宣布:“天子以治国为先,以孝悌为本,才调威武俱非为君之道。滋择梁王刘弥、沛王刘曜、东平王嗣子刘凯为选,以定储君。议定之日,便是派遣大将军之时。”(未完待续。)
刘和的环境则有点特别,他是刘虞之子,也曾入朝奉养过天子。但厥后他跑到幽州,结合其父旧部,又拉拢乌丸人,举兵为其父复仇,讨伐公孙瓒。固然目下幽州一统,刘和也回到了雒阳,只是此人与乌丸一向不清不楚,并且在幽州西北部很驰名誉,需求时拉起一支雄师绝驳诘事,如许的人,也不予考虑。
而奉养在其身边的伏皇后,神采非常惨白。只是当时宫内哄成一团,无人重视,也无人敢重视。
宗正为九卿之一,主管皇室的宗室事件,天子。诸侯王,外戚男女的姻亲嫡庶等干系都由宗正来记录,凡是由皇族中德高望重者担负。上一任的宗正卿,就是刘虞;刘艾固然名誉比不上刘虞,但随刘协出世入死,不离不弃,极得天子信赖,故出任此职,也算实至名归。以宗正卿为正职,代理御史大夫之职。虽说是“行”(代理),但谁都晓得,天子说行,你不可也行;天子说不可,你行也不可。以是,刘艾这个代理与正职无异。划一于兼任三公与九卿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