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猎击三国》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三章 【北海危机】[第1页/共3页]

……

汉末三国,青州一向无主,以是周边统统权势,都想插手,从平分一杯羹,前前后后,曾呈现过四个刺史,各念各的经。各唱各的调。

上任年余,太史慈整训军卒、修戈筑城、建仓造船,很快将东莱建成令袁氏都不敢轻视的坚城重镇。

而对鲜卑的征服与异化,则比乌丸困难很多,但对一个君王而言,有敌手,才更有兴趣,不然,人生难道过分无趣?

八月中,盛暑刚过,袁谭就迫不及待纠集了刚练习两个月的新募之军及麾下兵马,除留下一千余卒守备,亲率七千雄师,兵临乐安国与北海邦交界——灌亭,扎下大营。与五十余里外的都昌,只隔着一条溉水。

袁谭初到青州时,只要平原一个郡,但只用了不到两年,就占据了大半个青州,最后更将田楷逐回幽州老窝。

(感激大盟、赵无恤2014、ufgw,封神逍逸、孤舟垂钓,节假日支撑仍然坚硬!)

太史慈急召郡丞吕岱、主簿柳毅,以及方才从雒阳返回的武猛都尉管亥,告急议事。

如此折腾月余,得兵三千,袁谭兵力阵容暴涨至八千,足以威慑东莱,并对孔融构成赛过性上风了。

这个时候,摆在袁谭面前的,只要孔融这个绊脚石了。至于李整这个其空有其名,而无实在的刺史,完整能够忽视。

东莱四千兵马,北海三千六百余兵马,合计七八千人马,如许的强力阵容,独一不到五千人马的袁谭除了悄悄咬牙,别无他法。

北海方面也警悟起来,下密令王修奉孔北海之令,出使东莱,两边做了一番相同,重申攻守联盟。成果王修方才返回北海,袁谭便大肆入侵。

~~~~~~~~~~~~~~~~~~~~~~~~~~~~~~~~~~~~~~~~~~~~~~~~~

袁谭有两个亲信,曾被厥后的青州别驾王修指为奸佞,一个是华彦,一个是孔顺。此二人都是本地豪强,此中孔顺与孔融另有族亲干系。

东汉十三州。青州最小,只要两郡四国,四个青州刺史,都不晓得如何分。

孔顺也道:“太史慈守着大小十几个粮仓,自顾不暇,一定敢来。如此,北海可下,而东莱的粮仓……既已到嘴边,何时吃下,端看大将军之表情如何罢了。”

孔顺捋着山羊胡子,眯着眼笑道:“吾有二策,可令太史慈坐困东莱,不敢西进。”

袁谭击节称善:“吾得二位贤士,何愁青州不平,大业不成。”

袁谭与孔融不是比谁强,而是比谁弱。

因为两任乌丸王非命,俱无子嗣,后继无人,乌丸王庭崩解,乌丸人的权势遭到沉重打击。而后十余年间,马悍于边地规复前朝诸县镇,为乌丸人造册入籍,废帐居屋,数代以后,人间已无乌丸族名。

如许的兵士上了疆场也不会极力。人再多也没用。但就是如许的军队,却打得孔融闭城不出,最后抛妻弃子,仅以身免。

青州二刺史,谁跟谁?又怎会与千里以外的辽西兵变扯上干系?

建安元年,可谓多事之秋,特别对实施了计谋移转的辽东个人更是如此。

最早插手青州的,是幽州大佬公孙瓒,在初平二年,挟击破数十万青州黄巾军的东光大捷之威,进占平原,以田楷为青州刺史;接着冀州袁绍也不甘逞强,派宗子袁谭出任青州刺史;再然后,刘备也来凑热烈,在自领徐州牧以后,表奏北海相孔融为青州剌史。以拉拢其为助力;最后,兖州的曹操当然也不忘往里掺沙子,以李整(李典从兄)助击吕布之功,表奏其为青州刺史。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