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邶风击鼓[第1页/共3页]
半晌的失神后,李延昭才发觉苏小娘子的吹奏早已结束,此时她正用略带怜悯的凝重眼神望着本身。
中年人的话说了一半,那小娘子已是摆摆手表示他噤声,而后转头望向李延昭,道:“去为将士们高歌几曲,此事倒是毫无题目。只是不知将军可否为我寻一只鼓来?”
“伐鼓其镗,主动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苏小娘子朱唇微启,穿越千年的诗句,现在缓缓地从她唇齿之间悠悠而出,顷刻间为这郊野当中统统的听众,描画出了一幅懦夫出征的画卷,令手持斧子镰刀的这些士卒,望着她却迷离着双眼,仿佛沉浸在了苏小娘子歌声所为他们描画的画卷中去。
苏小娘子的歌声,无疑勾起了李延昭关于宿世中的一些,夸姣抑或是悲伤的回想。听着苏小娘子那或轻柔,或短促的腔调,早已是泪流满面。
中年人听了李延昭的要求,面有难色地踌躇了半晌,而后拱拱手出言问道:“家中小辈随便吟诵几句,倒是难以上得台面。还请将军勿怪。”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这一末句,苏小娘子轻声唱来,伴跟着清越的鼓声,连唱了两遍。
但是想起来此的目标,她还是略带羞怯地走上前来,向着这些谛视她的军卒们微微裣衽,而后朗声道:“婢子前些日子与乡亲一同避祸来到凉州,路上便承蒙诸君照拂,现在诸君更是前来助我等村夫开荒,此恩婢子难言谢,唯有为诸君高歌一曲,聊以解乏。”
那中年人听了李延昭的话,面色却变得凝重起来,眉头也垂垂拧成了一团疙瘩,目光却凌厉如同刀剑向李延昭刺去,正待张口说些甚么,予以言辞回绝。流民火线却转出来一名少女,款款走到那中年人身边,先对李延昭裣衽为礼,而后转向中年人,温言问道:“小叔却又是所为何事,与人争论?”
目睹部属们为这一去曼妙歌声所倾倒,李延昭自是不能无动于衷,他将镰刀别在腰带上,大部向着那些流公众走去。
那中年人袍服固然风尘仆仆,沾满灰土,但是却不似一旁流公众普通衣衫褴褛,李延昭遂将中年人由头到脚察看了一番。
李延昭走近这伙衣衫褴褛,略显落魄的流民,而后找到方才寻他的那名官吏,淡淡一笑:“不知方才是哪位小娘子高歌一曲,不知尊驾可否引见一二。”
听闻那中年人丁出回绝之语,李延昭也不料外。只是指了指火线仍在割草砍木开荒的本身麾下士卒们,腔调迟缓而安稳道:“某麾下这些健儿,俱是军中一等一的精锐。常日当中,勤于练习,戍边卫国。流民出境,便放下兵器,助百姓开荒,以期令百姓们得以安居。”
婉转的歌声方落,苏小娘子手持着的鼓槌,敲打的节拍倒是短促起来。
火线的那些流民目睹此景,亦是跟在前面,一同成群结队地尾随在那几人以后。
李延昭早唤过部下军卒找来一只军中所用的号鼓,并鼓槌一起,就近找了一树桩,而后置于其上,苏小娘子见状,款款而来,接过李延昭手中鼓槌,站在原地略微思考了一番,而后便拿起鼓槌在鼓面上小扣起来。
在步队前线,仅在李延昭身后半步远跟从的苏小娘子,此时面对着眼下荒漠里,这些军中的男人们或镇静、或迷惑、或热切的目光谛视,她亦是感到略微有些许不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