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第1页/共3页]
张春华带着李媛郭嘉二人走进客堂。
李媛回想本身的任务内容,一是吹奏《凤求凰》前半部分,二是会跳舞根基功。前者还好,后者让李媛摸不着脑筋,根基功是指根基行动还是啥?
“那叫瑟。”
“如何会?我高兴还来不及呢。”李媛笑嘻嘻的坐下,道,“夫人,我之前都没学过,夫人能讲给我听吗?”
李媛侧头看着张春华,问道:“焦尾是说焦尾琴吗?”
“好的。”张春华一口承诺,拉着李媛来到两床古琴前,指着此中一床,道,“小娘子如不嫌弃,就用我的吧。”
郭嘉待她俩走后,想起张春华门口时的眼神窜改,不怀美意的笑道:“司马郎君昨夜过得可好呀?”
“这叫‘徽’,意味十二个月,最大的那颗代表闰月。”
“那这个又叫甚么呢?”李媛指着琴头中间的木头,问道。
“想看到纳音,得把琴拆了才气看到。”张春华的腔调非常清冷。
两个大男人仿佛想到了甚么,抬开端,大眼瞪小眼。
张春华又指着中间的古琴,道:“这是我和夫君的琴。偶然无聊,我们就合奏。”
张春华笑道:“那我奉告你吧。琴腹内,头部又有两个暗槽,一名‘舌穴’,一名‘音池’,琴尾也有一个暗槽,叫‘韵沼’。和龙池、凤沼相对应的处所,各有一个对应的木条,叫‘纳音’。龙池纳音靠头一侧的东西叫‘天柱’,靠尾一侧的叫‘地柱’。”
两人走进一间大屋,李媛猎奇的看着屋子里的东西,东边摆着两床古琴,和一块大得像棺材板的琴,西边放着一面大鼓,大鼓四周有六面小鼓。鼓的右边放着一架像筝的琴。
“还不从速给我写!”
一名婢女端上果馔,三人先是聊了一会儿,聊着聊着就剩李媛和张春华的声音了。一方面郭嘉插不上嘴,另一方面他也不如何想插手女孩子间的话题,只在一旁悄悄的听着。
李媛指着两个柱子问道:“这两个又是甚么?”
一句话把三人逗乐了。张春华道:“那我就去教李媛娘子歌舞了。娘子跟我来吧。”说完,起家表示李媛跟她一起走。
“好了,你持续写。不会的等你写完我再教你。”
“说你没文明呢,你就是没文明。”李媛边比划边道,“瑟体积很大的,我当时在张春华家笔划了下瑟的长度,比我还长呢。”
李媛抱着琴想了一会儿,摇点头。
“感谢夫人接待。”
很快司马懿返来了。三人看到司马懿出去,都起家相迎。司马懿道:“你们太多礼了。想来你们见过面。那我就不先容了。”
这就是跳盘鼓励的道具啊!在电视上见到和亲目睹到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李媛围着鼓转了一圈,内心冒出上去尝尝的动机。
这就是出音孔吧?本来古琴有两个出音孔啊!可琴头这边七个柱子是甚么东西?
哈?用脚敲的鼓?
“我感觉你还是先体贴下李媛比较好吧?”司马懿不咸不淡的回应。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这首诗里,就写出了瑟的琴弦数量。张春华家的这床瑟,恰是五十弦。
李媛谨慎翼翼的抱起琴,耳听张春华道:“我和夫君的琴不是整木做的,是由桐木面板和梓木底板胶合而成,然后髹(第一声,xiū即用漆涂在器物上)漆。宽的那头叫琴头,窄的那头叫琴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