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灭亡[第2页/共4页]
公元1267年,忽必烈以南宋当局截留信使为借口,命阿术为主帅,举兵大范围打击南宋。他采纳南宋降将刘整的建议,集合上风兵力,打击江、汉之间的军事重镇襄、樊两城。公元1271年农历蒲月,又令四川等地军队水陆并进,包抄襄樊。襄樊两城军民奋勇抵当,对峙固城战役达五年之久。忽必烈久攻不下,便采纳张弘范之计,先堵截襄、樊两城水上联络,又集合力量先攻陷樊城。襄城守将见局势已去,便投降了忽必烈。
忽必烈同一天下,不但表示了他出色的军事才气,同时表白了他有一套经略中原的政治战略。早在公元1271年农历十一月,他就公开宣布拔除大蒙古国号,取《易经》中“乾元”之义,定国号为“大元”,并且完整采纳了中原历代帝王统治中国的构造情势,从而包管了同一天下战役的最后胜利。跟着南宋的灭亡,一个范围空前、天下一统的封建王朝又呈现在天下的东方,中原数百年的混乱今后结束。
忽必烈在掌管漠南汉地军国庶事以后,停止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办法,一方面进一步拉拢汉族人士,一方面为积聚薄弱的物质、军事根本,决然采纳了招安逃亡、制止妄杀、屯田积粮、清算财务等一系列办法,并任用熟谙汉族法律的宋金官僚、知识分子停止统治,大大窜改了这类局面。
自掌管漠南汉地军国庶事以后,忽必烈所实施的一系列办法使中原地区获得了开端的管理,人丁不竭增加,经济渐渐规复,为他篡夺政权奠定了经济根本。
公元1261年农历玄月,阿里不哥颠末一番休整,冒充归顺忽必烈,带领军队前去和林。等达到和林后,他采纳攻击战的体例,击败忽必烈所属的也先哥部,随之占据和林,接着又挥师南下。忽必烈赶快号令张柔、严忠嗣、张宏等七部汉军与阿里不哥军大战于昔木土脑儿之地。两边苦战数日,难分胜负。至冬,阿里不哥率部北撤,忽必烈部南返。第二年春季,阿里不哥带军队进驻阿力麻里地区。因为阿里不哥治军不严,纵兵烧杀劫掠,内部将领互不连合,导致兵力日衰。公元1264年春季,阿里不哥部又闹起饥荒,民怨沸腾,兵士四周逃散。阿里不哥被迫无法,于当年农历七月归降忽必烈,不久后因病死去。
公元1259年春季,蒙哥兵分三路,南下灭宋。他亲率一队主力进入四川。农历八月,蒙哥在合州遭到守将王坚的固执抵当,两边苦战多日,蒙军遭到重创。这时,忽必烈正带领军队,超出淮河,筹办强渡长江。不久,忽必烈接到动静,蒙哥在合州攻城时被宋朝军队炮石击中,死于军中,请他速速北返。
汉儒刘秉忠曾对忽必烈提出了“以顿时获得天下,不成以顿时治天下”的大题目,并以历代封建统治的经历,阐发此中的短长。他还进一步阐述旧轨制形成的弊害,主张建朝省、立法度、定官职、饬赋税,采取汉法,这对忽必烈思惟认识的窜改具有极大的影响。
通过这些汉儒幕僚的帮忙,忽必烈对中国前代王朝的治乱兴衰有了充分的体味。忽必烈不但本身尽力接管、学习汉文明,还要其他蒙古贵族跟着学。他的儿子真金太子从小就跟姚枢、窦默学习《孝经》;当上中书左丞的阔阔,原为忽必烈在“潜邸”时的近侍,忽必烈让他拜王鹗为师,学习“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