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历史的拐点》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官渡之战[第2页/共3页]

白马、延津与曹操的两次比武,袁军连连得胜,但从总的力量来看,袁军仍占上风。袁绍果断主张渡河同曹操的主力决斗,因为他自恃兵多,不顾沮授的再三劝止,亲率雄师度过黄河,进驻阳武,又涉过蒗荡渠,直逼官渡。官渡离许昌不到200里,是南北交通的咽喉。如果失掉官渡,那么许昌就落空了樊篱。是以,曹操尽尽力恪守官渡,与袁绍相持不下。日子久了,袁绍感到军粮供应困难,就想方设法尽早结束对峙局面。他号令兵士沿曹营阵地堆起土山,筑起瞭望楼,让弓箭手居高临下,寻觅机遇向曹营射箭。曹军死伤很多。不过,曹军很快就有了对策,他们制造了能够抛发石块的发石车,只要扳摇车上的构造,便能够把大石块远远抛出。发石车抛石时响声如雷,俗称“轰隆车”。袁军的望楼被打得倒坍倾斜,兵士也头破血流、鬼哭狼嚎。袁绍又想起了挖隧道灭公孙瓒的战术,就号令兵士偷挖隧道,直通曹营。曹操就在虎帐前抢挖了一条很深的沟,蓄满水,只要袁绍的隧道一挖到壕沟,水就灌入隧道,这又粉碎了袁绍的战略。

此次官渡之战,曹操用极少的兵力克服了拥兵数十万的袁绍,以强大的力量克服了强大的权势。曹军权势大增,乘胜追击,持续向袁绍占据的地区进军,不久就同一了北方,为今后呈现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根本。

固然曹操打败了袁绍的多次打击,但时候一久,粮草供应越来越困难,的确使曹操堕入一筹莫展的地步。曹操自知比起袁绍,他兵少粮缺,将士们东征西讨,南攻北伐也太颓废了,恐怕支撑不了多久,便成心撤兵回许都。他写信给荀彧,荀彧复书,借用了当初刘邦、项羽在荥阳、成皋相持的经历,申明现在袁、曹两军,谁先退谁的气势就会受挫。荀彧还表示极力筹措军粮,援助官渡。曹操从荀彧那边获得了信心,他一边死守官渡阵地,一边派马队四周侦察,寻觅出奇制胜的机会。

袁绍得知白马败北,又失掉爱将,非常气恼,告急号令:全军渡河,西追曹操。沮授仓猝劝止袁绍:“将军,目前雄师应当屯在河北岸,只派一起军队攻打河南岸的官渡。如果攻打下了官渡,我们就有了安身之地,然后雄师方可过河。不然冒然渡河,万一有了不测,便能够全军毁灭!”袁绍底子就听不进劝止,决意渡河。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