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第3页/共3页]
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八月十一日,苻坚亲身带领百万雄师出征,战旗猎猎,刀光剑影,前后持续达一千多里,其势空前。
苻融见苻坚如此固执,只好使出最后一招,把王猛临死之前说的话又重新提起:“东晋虽居江左,倒是晋朝正统。他们与邻国敦睦相处,海内百姓糊口也很安宁,臣死今后,陛下不要攻打晋国,鲜卑、羌虏才是后患。”
当天夜里,苻坚又传闻秦军在淝水(东淝河,从合肥向西北到八公山南汇入淮河)吃了败仗,还传闻晋军作战英勇,一人顶秦军几十小我。苻坚这才悔怨,自言自语地说:“早晓得晋军如许短长,寡人何必发兵动众,自寻烦恼呢!”
苻融拿不定主张,就找苻坚筹议。苻坚顿时有了主张,说:“兵不厌诈,我军固然后撤,但等晋军渡河之时,再敏捷反击,把晋军毁灭在淝水当中。”
秦军吃了亏,变得聪明一些了,不再轻敌,死守不出,专等后续雄师到来。而晋军谢石、谢玄最怕秦军雄师赶到。谢玄想了一个激将法,派人给苻融送去一信,粗心是:将军率百万之众攻打晋国,只洛涧一战便龟缩不前,有失秦国大将风采。如果敢交兵,就退后一箭之地,腾出一块交兵之地,让晋军度过淝水,再决胜负。
淝水之战肯定了南北朝的耐久分裂。以后南朝宋的刘裕于公元417年入长安,但是军队将领在关中产生内哄,得而复失。450年北魏的拓跋焘从黄河北岸一起交叉,推动到长江北岸,但是北人难以适应南边气候,将士抱病甚多,不能久驻。侯景几次叛变,先叛北齐而投奔南梁,后又叛梁自主为主,也曾于公元548年陷建康,不久即为部下所杀,都去同一天下的目标甚远。直到公元589年才有担当北周的隋文帝杨坚的“天下大同”“区宇一家”。至此已去淝水之战206年。
苻坚已无能为力,骑着马从荒漠巷子逃窜,听到风声和鹤群的叫声,也觉得是晋兵追来了,这就是“风声鹤唳”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