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叩仙门》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125章[第1页/共3页]

公然第二年风云变幻,武后在一系列铺垫以后,终究即位为帝,立武氏七庙,攸暨封千乘郡王,赐爵实封三百户。武家一刹时成为皇族宗室,李家反而屡遭架空毒害。

承平作为高宗与武后独一活下来也是最小的女儿,自幼备受宠嬖,少年时与上官婉儿交好,情同姐妹,与表兄薛绍青梅竹马,并在适婚之龄,由高宗武后做主,下嫁薛绍。

李仙蕙(684年-701年),字秾辉,唐中宗统统女儿中排行第七。韦皇后所生之女中排行第三,初封永泰郡主。李仙蕙在其父李显复位东宫以后,以郡主身份下嫁武承嗣宗子武延基。兄懿德太子李重润和夫魏王武延基私议二张兄弟与武则天内帏之事,为武则天杖杀。

与她同日结婚的三哥李显迎娶太子妃韦氏玉莲,玉莲貌美,但家世平平,一向谨慎奉迎武后和承平。

承平悲伤欲绝,痛恨母亲,上官前来劝说,表示武后此举实是为了保全她,并劝她为了后代抖擞起来。以后武后让她下嫁武家子侄,她不肯意,负气之下,用心选了已经有老婆的武攸暨,却没想到武后竟派人赐死武攸暨之妻,令她下嫁。

七月二十一日李隆基策动唐隆之变,万骑左营统帅葛福顺拔剑直闯羽林营,将韦璿、韦播、高嵩三人斩首示众,大声喝道:“韦后毒死先帝,谋危社稷,今晚大师要同心合力,肃除韦家人及其死党,凡是长得高过马鞭的人一概斩杀;拥立相王为帝以安宁天下。倘如有人胆敢首鼠两端帮忙逆党,判的罪要连及三族。”羽林军将士全都欣我从命。

691年9月,武则天即位为帝,封李旦为皇嗣;698年,武则天将李显派遣东都;699年,武则天将李显重新立为太子;

圣历元年(698年),武承嗣、武三思追求当太子,几次令人对武后说:“自古天子没有以异姓当作担当人的。”武则天踌躇未决,狄仁杰对武后说:“姑侄之与母子,哪个比较靠近?(武承嗣、武三思皆武后之侄,中宗、睿宗则武后之子),陛下立儿子,那么千秋万岁后,会在太庙中作为先人祭拜;立侄子,那么从未传闻侄子当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庙。”又劝武则天派遣李显。今后,武则天没有立武承嗣、武三思为太子的心机,因而召李显回洛阳,皇嗣李旦要求退位于庐陵王,因而武则天立李旦为皇太子,命为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率兵击突厥。

苛吏来俊臣罗织罪名,欲谗谄承平一家和皇嗣李旦、庐陵王李显,承平终究忍无可忍,站了出来,与武家结合揭露来俊臣的罪行,并逐步踏入政治舞台,与狄仁杰一同劝说武则天不要立侄子为嗣,将李显召回洛阳,并册封为太子。

朝堂上风起云涌,承平固然极有见地策画、肖似武后,偶尔也跟母亲、上官会商政事,但并无揽权的志愿,劝说母亲宽待李显以外,只想与丈夫和后代过自家的承平繁华日子。但是树欲静风不止,就在她刚生下第二子薛崇简不久,薛绍的兄长参与李冲造反案,薛绍遭到扳连,死于狱中。

风雨飘摇中,承平的长女不幸短命,在她最艰巨的时候,是武攸暨给了她帮忙、庇护和支撑,伉俪二人在相互搀扶中终究产生真情,承平接连生下两个儿子,对永和县主也视如己出。

婚后承平、薛绍二情面投意合,很幸运,但是薛绍的兄长忌讳承平是武后之女,常跟薛绍说公主不好。两年后高宗归天,太子李显继位却很快被废,豫王李旦继位,却只是傀儡,武后临朝擅权。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