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终审的判决[第1页/共3页]
拉完干系,说完客气,程平呈上青苗税账册。
穆刺史忆一下当年,程平表达两句对周刺史的戴德,两人再说几句京中人事,扯一点本地风景,氛围甚好。
天子笑起来,“……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袖去,深藏身与名……”眼中暴露感慨,“朕若不是生在帝王家,必然是个侠客。”
程平叉手,恭敬地退下。
程平慎重了神采:“性命关天,总要一试的。”
赵主簿此人,有点虚头马脑, 但平常相处是很镇静的。他说话老是很委宛, 从不正面辩驳, 很懂适可而止, 察言观色才气也强, 那微露陈迹的照顾和恭维拍得程平通体舒泰。
米南离着临淮不算远, 饶是走得不快, 三天也就到了。
程平把草稿编削了两次,又“不耻下问”去找刑狱典史——这类老词讼吏都是写诉讼案牍的一把妙手,两人又考虑一番, 才算定了稿。
程平整衣施礼:“下官拜见使君。”
眼看要扩大化,天子及时摁住,才没让这件事立时收缩起来。
穆刺史没想到这程悦安懂事只是表象,实在是个喝生水长大的杠头!的确没事谋事,又死不听劝。周望川这甚么目光啊!
另一名岳御史却持相反论调,并弹劾米南县令程平不依法判案。
没想到程平如此不识汲引,穆刺史脸上的笑淡下来:“悦安所虑也有些事理。只是刑部重法,悦安所判既不依刑律,也不依判例,恐怕是通不过的。”
一审二审讯断成果不一样……刑部侍郎笑一下,挺长时候没见过这类愣头青了,再看县令的名字——“程平”,仿佛有点熟。这不是前阵子户部小出了一下风头阿谁主事?仿佛贤人亲点了他一个外放官,看来是放到泗州去了。
赵主簿与端着茶盏的穆刺史对视一眼,便也跟着见礼退下。
程平弯起眉眼,内疚一笑。
程平暗自感慨,腐蚀出错的感受真好啊!
至于魏氏案,程平对穆刺史的讯断成果已经不抱甚么希冀了,只能希冀刑部那帮人有个有怜悯心的。
穆刺史看一眼程平,笑道:“魏氏按律当斩,但其情可悯,可减一等改成绞刑,算是兼顾了法理与情面。或如先时徐氏子为父报仇案,先斩后旌,也算有判例根据。悦安这一举将极刑改成徒刑……恐怕太宽仁了吧?”
穆刺史打着官腔儿道:“此案本官再考虑,程县令没有他事,先退下吧。”
刑部侍郎再当真看一遍卷宗,“教养”二字让他想起前阵子今上刚写的教养诗以及这位天子年青时候的“侠义事”,再考虑到程平是陆诚之保举外放的,而泗州刺史倒是邓党……刑部侍郎是完整犯了难。思考再三,最后本着“有法可依”的精力,到底判了魏氏绞刑。
坐在程平下首的赵主簿对这位主官也有点不懂了,听起来竟然是很有背景的,看他与穆使君答对,也不是不懂事,如何……
等过了一会程平扯出教员周刺史来, 穆刺史对她的称呼就天然地改成了“悦安”,脸上的笑也带上两分得当的慈爱。
但是这事却不知如何被御史晓得了。御史林蔷扛出《礼记》,“兄弟之仇,不反兵”,以为魏氏为mm报仇合适“礼”的要求,以是她固然犯了法,却能够法外开恩,所谓“居礼者不以法伤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