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第 19 章[第2页/共4页]
即便是在说着秋色含混的话,黎池也还是一身光风霁月,不见涓滴鄙陋。
“那里那里,黎公子是在忙端庄事,我哪会抱怨你没来我这店里坐坐?”
接着,三人就‘该读哪些书’的话题又谈了起来。
徐掌柜没有跟上来,只在肃立在楼口躬身恭送,待一行人背影消逝后,就赶紧去筹办茶水。
清风朗月的一名疏阔男人,玉冠博带,一身蔚然大气,谦谦君子、赫赫气度,好像一轮郎朗明日。
听完黎池的论述,严瑾感慨:“池弟如许刻苦读书,值得奖饰。现下天放学子无不抱着官定的四书五经死读,为求一身功名汲汲营营,哪还会去读律法和史乘这些傍门册本呢?”
“就像方才,明显是池弟你先打趣瑾弟看了甚么话本的,我就是顺嘴‘添了根柴’,可不能认下这‘放火之罪’的。”
赵俭他是真的不晓得这援手之恩从何而来。他赶在县试前岔道绕路来到浯阳县,在与严瑾‘偶遇’结识后,一次‘偶尔’闲谈时,严瑾聊起他家中借住了一个黎侍郎的族人――黎水村的一个墨客,这才与黎池有了此次约见。
黎池端起茶盏、垂眼一看,微褐的茶汤透辟清澈,盏中只要一粒粒茶叶悬浮。轻抿一口,细细咀嚼,“苦中回甘,茶香盈唇,好茶。”
在此之前,黎池早已将本身拾掇整齐。一身天青色烟雨图的墨客服――这是他最好的一套衣裳了,广袖长袍、纶巾绦带,很有少年墨客的儒雅超脱、俊美风骚。
“一楼是买卖运营之所,过分喧闹。二楼是平常欢迎朋友的处所,稍显清幽些,我们不如上二楼去吧。”赵俭抬手带路,聘请道,“瑾弟,池弟,我们上二楼去叙说。”
赵俭说的非是‘为圣上、为百姓而读书’,黎池就更感受此人值得交友。不再只因为此人‘相由心生’而外露的郎朗疏阔,还在于他对皇权没有愚忠思惟,而是站在为皇朝(社会)、为百姓的态度上。
听了严瑾要‘多读话本’的论调后,黎池和赵俭都被逗笑了。
赵俭挥手让徐掌柜退下后,转过眼就瞥见黎池正貌似不经意地看着徐掌柜的背影。
严瑾携着黎池的手臂上前,向那男人引见道:“赵兄,这位就是我常说的黎水村小墨客黎池了。”
赵俭也玩心大起,“普通话本?那是甚么话本?能够说个名儿让我和池弟见地见地?”
黎池看着自称‘部属’的徐掌柜躬腰退下,暗自感慨不管在甚么期间,雇员对店主的态度都是恭敬非常,到底是衣食父母呢。
赵俭轻放茶盏,语气迷惑:“这援手之恩从何提及?”
黎池暗叹:又是一个深谙桌上说话艺术的人。
这一轮咀嚼清茶,既显出了赵俭与严瑾间的靠近,又以‘知音’描述黎池、从而拉近了黎池与他的间隔。
严瑾的脸‘轰’地一下、以肉眼可见的速率红了,又一眨眼就红透了!面红耳赤地大声辩驳:“我,我才没有呢!是……是……就是普通的话本!”
“来,瑾弟和池弟,你两尝尝这清茶。只用了清冽的山泉水煮沸后冲泡而成的,尝尝看滋味如何?”
“竟是池弟是我知音,更晓得咀嚼为兄这费了大工夫制出来的清茶。瑾弟你的确……就如那牛嚼牡丹!”赵俭虽说着贬损严瑾的话,语气和神采却未见嫌弃,反而显得诙谐可亲。